华中首例!心脏病患儿植入无导线新型心脏起搏器
更新时间:2025-01-29 20:07 浏览量:17
武汉晚报讯(记者王春岚通讯员张璟祎)凭借心脏起搏器的帮助,恩施心脏病患儿灏灏和其他孩子一样平安长大。但随着他身高“抽条”,心脏起搏器导线不够长了。最近,武汉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为他植入新型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此后不再有导线长度困扰,还可通过微创手术再次更换,使用起来更方便。
张勇查看患儿。通讯员郭林摄
据介绍,这是华中地区首例儿童植入无导线可回收心脏起搏器案例,今后将为更多心脏无法正常搏动的患儿带来新的希望。
2020年,灏灏4岁时确诊患有心脏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他的心脏“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每分钟心跳最低仅有38次。
当时,灏灏在武汉儿童医院接受介入治疗手术,安装了心内膜起搏器,此后5年,凭借起搏器的帮助,灏灏能吃能睡能跑,健康成长。
可随着孩子生长发育,最近,灏灏爸爸发现异常苗头:孩子有一次站起身时突然发晕,还有一次上完街舞课回家,就趴在桌上睡着了。
这次寒假,灏灏爸爸特意带他到武汉儿童医院复查。医生检查后发现,心内膜上的起搏器导线随着孩子身高迅速“抽条”,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儿中偶有发生,以往应对方式是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但5年前安装心脏起搏器时,血管内留有一根导线,这次如果再安装传统的心脏起搏器,还需重新放置两条导线。如果今后再次出现类似情况,孩子血管所剩空间不足以进行其他操作。
反复评估和测量灏灏股静脉内径、右心室心尖到三尖瓣的距离后,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勇判断,孩子的身体条件恰好满足条件,可以更换新型起搏器,不用植入电极,因此也没有导线,不怕孩子继续长高后再次出现导线接触不良的情况;机器工作时长可达15—20年,到期后可通过微创介入手术再次更换。
1月24日,张勇与心血管内科医护团队为灏灏进行介入手术,将长3.8厘米、宽0.65厘米的起搏器植入灏灏右心室内,术后仅在股静脉处留下个长约1厘米左右的伤口,观察几天即可拆线出院。灏灏开心地说:“这是我收到最好的新年礼物。”
张勇介绍,武汉儿童医院是全国第四家开展此技术的儿童医院,灏灏也是华中地区首例接受无导线可回收心脏起搏器植入的儿童。这一技术的推广,将会给更多心脏无法正常搏动的患儿带来新的希望。
目前,该院每年约接诊十多例患有心脏房室传导阻滞的患儿。这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张勇提醒家长,如果孩子无缘由出现疲倦、乏力、晕厥等情况,应留意是否存在心脏健康隐患,可到儿童专科医院心内科进行心脏功能的评估,及时对症治疗。
编辑:费吟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