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榆林景氏同仁堂往事

更新时间:2024-11-01 23:25  浏览量:16

榆林素有“中医之乡”的美誉,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名医辈出,景家便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榆林儿科儿童缺乏免疫力,易受疫病侵袭,故凡儿科医生也都熟悉麻痘等时症的治疗。榆林手抄医书有不少儿科或痘疹专著,也成就了一批儿科名家。榆林景星垣、景百川、景贤

景星垣(?-?)榆林同仁堂景氏创始人,习读《痘科精义录》,另一部则是分别抄录《医宗金鉴》第52、53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及第57、58卷“痘疹心法要诀”,后者被名为《编辑痘形并证治要诀》。精通医药,炮灸修合,擅长儿科、饶虫病等,经过三代努力在榆林开设同仁堂,其子景了凡创建同春堂,子景兰亭开办同寿堂。

榆林同仁堂创始人景了凡之父,创建时诚聘当地小有名气医生郭忠(师承叶天士大弟子章楠)为主治医师后因勤诊不倦劳累成疾突然病逝,其幼子郭绣川寡母幼弟衣食日迫,投身与延榆同仁堂药店作学徒,郭绣川天资聪颖虚心向药师、医师学习,几年后被药师医师认可被东家唯以坐堂医师,后来成为榆林公认的杰出医师。

景了凡 (1841~1880):清同治七年榆林爆发天花,其病传染极厉,据老人讲:若沾染患者衣衫者必得此病,“一人患病、全家遭殃”,这句俗话就是从那时传开。

当时延绥镇总兵官刘厚基在榆林卫选了一些志愿者到汉囗学习防疫种痘技术,可惜许多人学而不精。唯有景了凡思想开放,用自身作实验以身相试,学技成功。当时大规模战事刚刚平定,天大旱、蝗灾、鼠疫遍地,还有天花流行。刘厚基为了保护百姓、隔断传染,兵封疫区。一面请当地名医郭绣川、袁文澜救治百姓,一面成立″种痘局",让景了凡在榆阳书院给学生传授″种痘"技术。因观念守旧,一时许多百姓宁死不愿接受,认为″种痘"之法伤及父母给予的皮肉,将此视为大逆不道。景了凡为了教育百姓,为已得天花的子侄景百川当众施治。景百川得救,人们才接受这一举措,纷纷前来″种痘"。

景百川(1851~1918):榆林医学名家景了凡侄子在延榆同春堂医馆执业,以善治儿科疾病、精通种痘技术闻名于世。临诊细心谨慎,反复验视,精心辨证而用药廉便。对疫病预防多有贡献。学术传于其子景贤。

到了光绪年,城里市民逐步种痘,幼少儿成活率得到提高。但从省府调回痘苗,因路途遥远,不善保存。感叹于自己能得痘解危的景百川终身从事医道,以″种痘"为生计,并逐渐研制出自制牛痘苗,再无需政府外调痘苗。预防接种的规模逐渐推广到周边各县乡村。

在长年对天花的预防和施治过程中,景百川发现,天花好发于冬春季。但让他颇为伤心之事,就是自己还无法精准辨别斑疹、伤寒、麻疹的区别,因此会有误诊影响痘诊疗效。

景贤 (?~1938)光绪末年开办延榆长春堂,接手祖传痘疹技术。景贤能接受新式教育,他一方面认真研究痘种技术,一方面请教地方名医郭瑞西、袁硕甫两位先生,以师为礼,探学医理医技,恰逢朱胤别名朱豁嘴广收门徒后世榆林名医大多是其门徒得到其真传,他在晚年认识到名医在与名药,名药出于地道药材。防痘治痘还要有良医和好的药材配合,这样在辨症施治天花、斑疹、伤寒、麻疹时就不会有太大的失误。因此决定举全力开办长春堂药房。

景恕堂(?~1951):以善治儿科疾病、危急重症。临诊细心谨慎,反复验视,精心辨证而用药廉便,敢于下重剂。袁硕甫因子侄先后为疫情而逝,为了医技不失传景恕堂以师礼得其时症真传其小师弟郭谦亨榆林唯一公职人员军医、校医、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学处主任。景恕堂对疫病预防多有贡献其兄弟先后为扑灭疫情英年早逝。

到了民国,景恕堂持家中种痘旧业,大力推行免费种痘,受到百姓欢迎。在抗战初期,景鸿儒医师(?-1952)为了祖、父两代志愿,景明儒药师(?-1952)与兄弟景崇儒运营经理(?-1952)商议开办药店。因开办思路不一,便分别各自办同春堂、宏济堂、长春堂。一以地方药材,自主制作膏、丸、丹、散加工;一则以雇工为主,进货为主。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成立卫生院,一化三改公私合营,贡献家庭财产和家中所存养老金。

儿科榆林万佛楼景恕堂二子景鸿儒,都曾经是榆林儿科和危急重症名家,以用药廉便组方简单深受当时百姓欢迎

主治:色欲过度,肝肾气虚,漏精自汗,气短头眩。

处 方:川文蛤二两煅龙骨—两 猪苓—两共研细粉

用法:滴水为丸,每服三钱,早晨开水送下。

献方人:景恕堂。

主治:情志低落 神情激越 精神抑郁 食欲不振 莫名窜痛 ,晨重暮轻,恍惚健忘,怔忡恐悸,神志不定。

处方:柴胡三两 黄芩 桂枝巴戟天 姜半夏两合半

菖蒲远志各二两 山茱萸一两 煅牡蛎二两 甘草二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一日两次,早晨夜间用水送服。

献方人:景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