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过后防寒添衣!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
更新时间:2024-10-09 22:51 浏览量:18
10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重点介绍寒露时节一些健康养生、疾病防治的知识。南宁晚报记者也请到了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儿科主任曹棨重点讲讲流感和儿童秋季腹泻的预防。
寒露过后适时添衣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标志着深秋已至,天气逐渐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此时昼夜温差变得更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和心脑血管健康成为关注的重点。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此时阳气初收,应适时添加衣物,注意保暖。饮食应“养阴润燥、润肺益胃”,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运动,及时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的发生。
国庆假期刚刚结束,不少人归来后出现了感冒、咳嗽症状,有的出现呕吐、腹泻等不适。对此,医生认为,可能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天气变化,假期期间气温变化可能导致身体不适,尤其是早晚温差大,容易引发感冒;人群聚集,假期期间出游、聚会,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也增加;饮食问题,假期期间可能饮食不规律或不卫生,包括食用不洁食物或者水源,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的问题,出现呕吐、腹泻症状;生活作息规律被打乱,假期外出旅游、访亲拜友,身体容易疲劳,免疫力下降,也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针对以上出现的症状,做到“四要”:要多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要多喝水,清淡饮食;要对症治疗,缓解症状;要做好症状的监测,如果症状加重或者症状持续时间长,建议就医,如果诊断为流感、诺如病毒感染等呼吸道或者肠道等传染病,要尽量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减少交叉感染。
接种疫苗预防流感
每年的10月至第二年的3月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是接种疫苗。曹棨主任提醒,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发生的风险。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周至4周后抗体可达到保护性水平。
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推荐,以下人群应优先接种: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护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
曹棨主任建议:“接种疫苗通常在流感季节到来之前,一般建议在10月底前完成接种。如果因各种原因没有及时接种,后续也应尽早接种。”
不管是否接种流感疫苗,如果出现流感症状,建议加强个人防护,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公众场所,必要时居家休息,不带病上班上学。
预防孩子秋季腹泻
一到秋天,腹泻的孩子就开始增多,其中轮状病毒感染是大多数,所以轮状病毒又叫做秋季腹泻。
曹棨主任介绍,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轮状病毒感染的孩子,他的粪便当中有大量的病毒颗粒,可能会造成污染。另外,如果排便的时候处理不当,含有病毒的这些粪便会污染环境,比如地面、水源、食物,这些污染物有可能成为病毒传染的媒介。
另外,接触传播也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人们在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和表面以后,如果没有及时洗手,手上就可能携带有病毒。随后,通过手口途径,病毒摄入体内。例如儿童在玩耍的时候,玩到被污染的玩具,用手抓取食物或者揉眼睛、揉嘴巴、抠鼻子,这些都会导致感染。
另外,通过食物和饮水,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源也可以传播。还有就是飞沫传播。在说话、打喷嚏的时候,这些飞沫同样悬浮在空气当中,也可能会造成感染。
为了有效预防轮状病毒的传播,曹棨主任建议做好以下几点:第一点,要勤洗手,特别在上厕所以后、进食之前、接触公共设施以后,尤其是玩具、公交车的把手等等;第二点,保持环境的卫生,要定期清洁和消毒经常接触的玩具和物品;第三点,注意食品的安全,确保食物的干净,避免食用生冷食物;第四点,要注意饮用水的安全,特别要饮干净的水,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让我们一起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预防“秋燥”首先补水
自古民间就有“秋燥”的说法。“秋燥”是因为到了秋天之后,整个气温下降,空气变得非常干燥。中医《黄帝内经》里讲“燥胜则干”,所以到了秋季,经常出现皮肤发干,眼睛发涩,口干、咽干等各种症状。这时候就需要养阴和润燥。首先是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这是最基本的。
燥邪最易耗伤阴液,此时预防秋燥很重要。古人对付秋燥早有良方,即“朝朝盐水,晚晚蜜汤”。饮食上可多食滋阴润燥之物,如枸杞、山药、莲子等。
秋季人体阴阳正好处于平衡,无论是偏阳盛还是偏阴虚体质的人,都适合在此时好好调理身体,施以调节阴阳的防治方法,尽可能适应自然界这种阴阳的变化,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三类人群注意保暖
寒露节气有“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俗语也常说“寒从脚生”,这就是提醒人们,足部要注意保暖的意思。
“寒露脚不露”要提醒以下三类人群重点关注:体质偏寒,平时怕冷且容易感冒的易感综合征人群;经常痛经的女性,痛经时有肚子凉、腰凉的症状,要额外注意足部保暖;老年人群体,老年人本身阳气就不足,特别容易感寒,而感寒最容易从脚开始,所以一定要保护好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候鸟老人”一到冬天就喜欢到南方去生活。
另外,中医有很多方法御寒。比如:“胃寒”的人群,吃点凉东西胃就不舒服,平常可以多食用一些“炮姜”;全身都比较怕冷的人群,可以在家用艾灸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或用暖水袋外敷,即晚上睡觉之前用暖水袋焐焐肚子、腰、腿。另外,还可以用麻黄、桂枝、透骨草、生姜这类温经散寒的中药,煎煮之后泡脚或者泡澡都很好。
■相关
坚持早发现早治疗
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上特别提到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
10月8日是第27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全国高血压主题是“健康体重、理想血压”。
高血压目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以血压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不但是血压本身所带来的危害,更会引起包括心脑血管以及肾脏等靶器官的损害,以及带来心血管风险。以导致心脏的改变为例,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心室肥厚,以及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的下降,进而导致心力衰竭。
我国心力衰竭的患者60%合并有高血压。高血压带来的危害不但是要关注血压本身,更多的是治疗高血压的时候也关注整体的靶器官受损和降低整体的心血管风险。
高血压在确诊之后,需要全面的检查,不但是进行血压水平评估,也要监测血糖、血脂,以及常规的一些检查。同时还要进行受累靶器官损伤方面的检查,以及合并的临床情况的评估。
评估血压水平以进行分级,同时,评估靶器官损伤以及合并心血管风险以进行分期,结合这些来进行综合治疗。高血压所导致的靶器官损伤在初期如果积极地给予降压治疗,是可以逆转这些靶器官损伤的。比如说可以逆转高血压所导致的心室肥厚。长期的高血压会带来器官不可逆的损伤,给予积极血压控制,也会延缓靶器官的损伤。
高血压的治疗,总体来说就是早发现、早治疗。同时也要坚持长期治疗,不能够自行停药。长期治疗也是长期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