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慎用!Telegram开始向执法部门提供用户电话和IP信息

更新时间:2025-01-23 20:56  浏览量:20

去年8月,Telegram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在法国被捕,引发了广泛关注。法国相关部门对Telegram平台上涉及诈骗、贩毒、有组织犯罪、儿童色情及宣扬恐怖主义等非法行为展开调查,认为杜罗夫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些犯罪行为。这次事件标志着Telegram开始面临更加严峻的监管压力。

杜罗夫被捕后,Telegram于2024年9月宣布修改隐私政策。这一调整标志着平台从原本对用户隐私的高度保护转向在某些情况下配合执法机构。新版政策规定,除恐怖主义案件外,Telegram还将在涉及网络诈骗、销售非法商品等其他犯罪类型时,与执法部门共享用户数据。这一转变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关注。

一、Telegram与执法部门合作增强

根据Telegram发布的透明度报告显示,2024年初至12月13日期间,Telegram满足了美国政府提出的900项执法请求,向其提供了2253名用户的电话号码和IP地址信息。这一数据相比政策调整前有了大幅增长,而在2024年9月政策调整之前,该平台仅满足了14项执法请求,涉及108名用户。

这一激增的背后是Telegram与执法机构加强了合作。据分析,Telegram之所以做出这些调整,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法律和监管压力:杜罗夫被捕及多国执法部门对Telegram的施压,迫使其不得不妥协,改变长期以来的隐私保护政策。因此新版政策写道:“如果Telegram收到相关司法部门的有效命令,确认你是涉及违反Telegram服务条款的犯罪活动案件的嫌疑人,我们将对执法请求进行法律分析,并可能向相关部门披露你的IP地址和电话号码。”

二是保持平台合法性:作为全球性通信平台,Telegram希望在关键市场(如美国)维持合法运营,因此不得不与执法部门合作以规避进一步的法律风险。

三是自由与法治的平衡:Telegram平台近年来因其加密通信特性成为犯罪活动的温床,尤其是在恐怖主义、网络诈骗和非法商品交易等领域。尽管telegram这一软件在设计伊始是为了维护绝对的言论自由,但其带来的负面的效应也是非常明显的,言论自由需要与法治之间有一个平衡。

二、国内用户使用Telegram的法律风险

在中国大陆,Telegram这类加密聊天软件并非主流,而且其使用者也需通过VPN等手段绕过封锁,进行私自连接。这种行为在法律和安全层面都存在一定风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法律风险分析:

1.正常交流构成犯罪吗?

如果仅是在Telegram上与朋友或客户正常交流,没有涉及金钱往来或犯罪行为,一般不构成犯罪。但用户仍需注意聊天内容是否触及法律红线。

2.参与"撸毛群"或帮助项目方宣传构成犯罪吗?

如果参与的项目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在中国大陆地区非法发行代币,用户的宣传或协助行为可能被视为帮助犯罪。例如,Telegram用于宣发的行为可能构成“帮信罪”。

3.交流币价或行情构成犯罪吗?

单纯的信息共享行为一般无风险。但如果存在虚假宣传、拉人头买币赚取回扣等行为,则可能涉嫌诈骗罪或组织领导传销罪。

4.低价购买USDT(U)构成犯罪吗?

Telegram上常见的低价出售盗用的“黑U”行为,购买者往往明知其并非以市价购买USDT,而仍进行交易,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或“洗钱罪”。

杜罗夫被捕后Telegram隐私政策的调整,以及近期与执法部门大规模合作表明这一即时通信平台正经历合规化转型,自由的基调尚未落下帷幕,但合规的趋势却在冉冉升起。这对于小众的中国用户来说,面临又一次的抉择。

*本文为郭律师团队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标签: 杜罗夫 telegram 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