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亲子相处难何解?“管教”与“引导”合理切换丨新闻帮
更新时间:2025-01-21 23:35 浏览量:40
寒假来临,亲子相处时间增多。面对孩子居家安全、作业游戏时间分配、网络使用等话题,家长们常在在“机关枪式严加管教”与“和风细雨式沟通”之间徘徊……究竟何种方式方能更好地维系亲子关系?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点?21日,记者专门向教育专家咨询过专业意见与应对策略。
“管教”与“引导”需结合
佛山市教育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吴钟秀指出,“管教”在亲子关系中常被误读为家长权威的彰显,孩子需服从。然而,过度强调父母权威,可能会在孩子心中投下阴影,导致其缺乏主见,产生依赖心理。沟通引导,则应被理解为耐心倾听与深入交流的结合。但过度迁就孩子的意愿,也可能让他们变得任性妄为,无视规则的存在。
吴钟秀表示,两者需相辅相成。在涉及安全与规则的问题上,家长应展现出坚定的立场,明确说明后果;而在孩子的个人兴趣爱好方面,则可与孩子共商,达成共识。“家长应让孩子明白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并讲明原因,解释清楚其中的道理,有什么后果。适当的管教是必要的,但必须与孩子讲明道理,使之心悦诚服。”
禅城区教育局督学李霞进一步指出,在亲子关系中,需细腻守护情感,坚决守护界限。 如孩子的情绪抒发、兴趣爱好,以及家庭事务规则的共同决策等,均可让孩子参与其中,如假期学习与娱乐的时间规划、每日游戏或网络使用时间与学习时间的配比、旅行目的地的选择、周末聚餐的安排等,应充分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
在规则制定后,需要坚决守护。然而如何提升孩子的执行力与遵守规则的自觉性?李霞以向记者介绍一则真实案例,曾有一孩子承诺晚上不玩手机,却暗自违反,导致次日上课迟到。次日,父母故意未唤醒孩子,同时向老师请假并说明缘由,孩子因晚上玩手机而未能按时起床。最终,父母以平和的口吻告知孩子,自己制定的规则需自己遵守,否则需自食其果。“此案例生动展现了‘管教’与‘引导’的有机结合。若孩子因自制力不足而违反规则,后果应由其自行承担。” 李霞表示。
孩子出现极端语言需及时指正
“你去死吧..我好讨厌这个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容易受到网络上一些极端、不文明语言的影响,并将这些语言不自觉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对此李霞建议,家长应及时向孩子指出这种行为的错误性,并引导他们欣赏并走进正能量文化,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李霞表示:“一方面,我们要明确告诉孩子,使用不文明语言是不好的。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通过一些正能量的内容,如经典文学作品、高雅艺术作品等,引导他们走进更加高雅、更加有益的圈子,培养他们的艺术气质和审美能力。”
吴钟秀还指出,孩子使用此类语言时,往往是情绪失落或失控之时。此时,家长若一味灌输道理,易引发孩子逆反心理。应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再与其沟通。“此时的沟通并非指责与训斥,而是与孩子探讨,为何在当时情境下会使用这样的词汇,让孩子倾吐委屈。”
创造机会给孩子享受“儿童世界”
最后,专家提醒,在亲子相处中,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儿童世界”时间,避免他们长期逗留于“成人世界”中,承受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吴钟秀表示,如果孩子长期处于成人世界中,他们可能会感到压抑和束缚,因为任何事情都要受到成人的监督和管理,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自己。而在儿童世界中,孩子们是快乐的、自由的,他们通过与同龄人的互动,学习到交往的知识、生存的技能。“针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或亲戚朋友可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年龄稍大孩子,则可允许他们参加同学们聚会。”
文字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倬伦
图片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倬伦 黎锦强
视频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