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39岁男子为控制血糖,每天坚持走9000步,半年后怎么样了
更新时间:2025-01-21 14:12 浏览量:23
内容资料来源:
1. 赵晓春.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 37(3): 233-237.
2. 李黎.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治策略[J]. 临床儿科学杂志, 2020, 38(6): 467-472.
3. 王晓明.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4): 45-48.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胰岛素作用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具体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根据数据统计。2011年到2021年,我国20-79岁的糖尿病患者达到了惊人的1.409亿人,患病率高达12.8%。糖尿病可能会引起肾脏功能异常,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元凶。
39岁的广西男子赵鑫,从事销售行业,经常需要做地推工作,面对大家的拒绝,他早已经习以为常。除了业绩的压力外,他还面临着年龄危机,整天担心自己会不会被优化,时间一长,失眠多梦、胸闷心悸等各种毛病都跟着找上门。为了排解压力,他选择暴饮暴食,每次下班后总是点上一桌子的外卖,时间长了不仅压力没有得到控制,自己反而吃的膘肥体壮。
2017年8月初,他外出回到办公室后渴的不行,连续喝了两大瓶水才算是作罢。刚休息没一会肚子又开始咕噜咕噜作响,强烈的饥饿感让他等不了一刻,赶紧去楼下便利店买了两个饭团,囫囵吞枣吃完后还是觉得不过瘾,又转身去了附近的面馆吃了一碗面,这才拍着肚子心满意足的离开。这段时间以来,虽然天气酷热难耐,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胃口,每顿饭的饭量甚至是从前的两三倍,奇怪的是体重不升反减。
几天后,他注意到自己的饮水量比之前多了不少,而且晚上频繁起夜,甚至都睡不了整夜觉,第二天起床就觉得胸口闷闷的,伴随着呕吐感觉,尤其是在遇到油腻荤腥的食物时,这一反应则格外的强烈。夜间入睡时偶尔还会出现肢体抽搐,连续一个礼拜都没法正常入睡。
29日,恰逢公司给全体员工安排了体检,借着这个机会,他也想搞清楚自己的身体究竟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几天后大家纷纷拿到了自己的报告单,当她打开自己的检查单时,被吓得倒吸一口凉气,许多指标都提示异常,尤其时血糖,高达13.9mmol/L。
次日,他带着检查单子来到医院复诊。空腹血糖检查显示9.8mmol/L,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血糖范围。通常来说,正常成年人的空腹血糖正常范围应该是3.9mmol/L-6.1mmol/L,随机血糖应不超过11.1mmol/L。对照这组数据,医生考虑他已经成为了一名糖尿病患者。
看着白纸黑字的诊断,他心里咯噔一下,片刻后开口道:“这病我听说过,大家伙都说它是不死的癌症,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以后就成了个药罐子了,需要终身服药?”
对于他的担忧,医生解释道:“你的考虑不无道理,降糖药主要是辅助控制血糖,单纯的依靠药物其实也不能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配合生活习惯方面的积极调整,比如坚持清淡饮食、积极锻炼等。”话音落毕,医生给他开了一些降糖药物,另外注明了服用的注意事项。
刚开始的那段时间,他表现还算是不错,每天按时按量的服用降糖药,及时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吃外卖的次数也比之前少了许多,有时间都是坚持自己带饭,讲究口味清淡、膳食均衡。坚持了小半个月后,虽然成效显著,空腹血糖维持在7.2mmol/L,但是他却觉得日子索然无味,很快就打回了原形。直到12月2日,他才反应过来自己做了多么错误的决定。
那天晚上,他下班回家的路上,走了没两步呼吸就开始变得急促,紧接着死死的捂住心脏,一句多余的话都说不出。很快,胃里也跟着翻江倒海,他撑着旁边的大树,开始哇哇狂吐不止,浑身都跟着打冷颤,嘴里有一股烂苹果的味道。路人经过发现他的异常,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把人送去医院。
入院后测量血糖发现已经达到了32mmol/L,尿酮体3+,尿糖3+,颅脑CT检查未见异常,综合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紧急抢救后,他才算是从鬼门关捡回来一条命。劫后余生的他满脸懊悔,后悔当初自己的疏忽大意。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由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和促分解代谢激素过度释放引发的急性代谢失调综合征。其病理机制主要包括胰岛素不足导致的葡萄糖利用障碍,从而诱发脂肪分解增强,生成大量游离脂肪酸,最终通过肝脏产生过多酮体,导致酮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出院后,他严格执行医嘱,坚持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密切检测血糖的波动情况,一天至少要检测两次,但凡有任何的异常波动第一时间就会前往医院咨询情况,确认无误后才敢放心离开。除了这些行为方式的改变外,他向来一个喜欢肥宅的人也开始尝试运动,每天坚持9000步打卡,一次都不带落下的,无论是风吹还是雨打,都严格执行这一标准。
时间一天天的流逝,从前凸起的肚子也跟着平坦下来,整个人精气神都好了许多,连带着说话的声音都更显洪亮,面对大家的夸赞,他都是淡淡一笑,但心里别提多么高兴了。很快,半年的时间过去了,按照约定的时间,他前往医院做检查,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看着报告单上显示的血糖为5.9mmol/L,他高兴地差点尖叫出声,兴冲冲的拿着检查单找到医生,对方看过后也同样惊诧道:“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啊?我接触了这么多患者,还这没见过谁这么短时间内能把血糖控制的这么好。”听着这话,他心里的喜悦更是多了几分。
随即表示自己只是坚持运动而已。面对这个说法,病友们却并不买单,执意认为他有灵丹妙药,否则光靠运动怎么能做得到。对此,他沉思片刻,补充道:“其实降糖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运动确实是重要的降糖方法,但有些人却发现并没有效果,这里面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因为忽视了这两处细节,若能及时纠正,降糖或能事半功倍!”
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尤其是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和控制运动时间,对于血糖控制尤为关键。
运动能够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帮助血糖的稳态调节。在运动过程中,肌肉的收缩会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运输到肌肉细胞里,即便没有胰岛素的直接参与也能增强葡萄糖的利用效率。这种效应在高效运动后持续若干小时,有助于降低空腹血糖。此外,长期坚持运动能够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让机体充分利用已有的胰岛素,从而减少胰岛功能衰竭的压力,对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或控制现有病情极为重要。
其次,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是很重要的。运动通常可以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这两种类别在控制血糖方面各有特点。研究表明,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慢跑或骑自行车,能够明显降低血糖;其原因在于有氧运动持续而平和,可以帮助身体恒定地消耗葡萄糖源。
无氧运动,例如举重等,能够通过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这也间接对长期血糖控制有帮助。最理想的方案是将两种运动方式结合起来,即在日常加入适量有氧运动的基础上,每周进行1-2次的无氧运动。通过多样化的运动方式,可以既满足短期血糖控制要求,也提升身体长期的抗病能力。
适度安排运动的时间既能确保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可能会导致低血糖或血糖身体健康,也能控制好血糖波动。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饭后1-2小时是一个公认的最佳运动时间段,此时血糖通常处于餐后高峰,适量运动能帮助迅速消耗过多的血糖。此外,晨间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例如慢跑或散步,不仅能提升当天的代谢率,还对改善空腹血糖水平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