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医罗强:“要命的病”治疗更要上心,消除患者焦虑很重要
更新时间:2025-01-18 01:46 浏览量:19
罗强,北京大学口腔医学博士,2014年就职于301医院口腔科,主要从事口腔全科、口腔种植、口腔修复工作。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了命”。
对牙病,老百姓早已司空见惯。我国患牙病的概率非常高。根据全国第四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成年人牙周病的发病率超80%,儿童龋齿(蛀牙)患病率为66%,而65岁以上人群的龋齿患病率达到了98.4%,牙龈出血12岁人群中检出率为57.7%。
今年59岁的我,也是一口烂牙,特别是左上磨牙患龋齿,一吃东西就塞牙,不敢咬硬东西,刷牙漱口也是拔凉拔凉得疼。就这样拖呀拖,实在坚持不住了,就跑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即原301医院看牙医。
接诊的是老年口腔科的罗强医生,他让我躺下来,认真细致地作了全面检查,并拍了牙片。
他边检查边问我,血压正常吗?血糖呢?抽烟吗?我逐一作了回答。但我心里好奇怪,看个牙,和血压、血糖有啥关系?
罗强
“这是密切关联的”,罗强医生说:“因为牙齿的治疗过程涉及打麻药,可能局部应用血管收缩剂,如果血压不稳,容易突发高血压危险。高血糖环境会加速牙周炎症的进展,也会影响创口的愈合。口腔疾病虽然是局部治疗,它跟全身是密切相关的,局部的用药和操作,它可能会关系到全身健康,反之全身健康状态也会影响到口腔局部。”
耐心的解释不但廊清了我的谜雾,更增添了我对医生的信任。
根据我的病情,罗医生给出了治疗方案:根管治疗,打桩做冠。他接着说,“您早来两个月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回去后给家里人特别是孩子讲一讲,有病不要拖,趁早看,小病容易拖成大麻烦。”
甭看这几句看似平常的“闲聊”,却很温暖,贴心,让人觉得受用。这才是称职的医生,因为用心了。否则,病看完了,患者一走了事,没必要多费口舌。
第二个疗程去做牙冠时,差不多是上午11点左右。罗医生发现我的牙龈稍有红肿,因为藏着牙结石。在征求我的意见后,为我先清洗了牙结石。这样就可以先让牙龈恢复到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做牙冠的时候,取制印模更精准。
但因为我对洗牙、备牙比较敏感,配合度不高,致使整个操作持续了近2个小时。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下班时间到了,同事们都走了,但他仍然一丝不苟地为我治疗。
我问他这样耽误饭点的情况多吗?他淡淡地说,“这是常态,每半天我们接诊七八个,遇到一些腿脚不便或上岁数的老人,我们误饭点的时候很多。〞
口腔门诊
医生辛苦一点,患者就少跑一次。这就是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吧!
在罗强医生的案头,有一个16开的大开本,上面记录着每一位患者的“特殊情况”,包括主要病情、注意事项、联络方式、预约时间。在电脑手机信息化系统高度发达的今天,罗医生还有这样的“出诊本”实在难能可贵。
我觉得,这不单单是个病情记录本,更是心系患者的情感书。这个本本,让我再次为罗强医点赞。
百度查询
从百度健康查询得知,罗强是北京大学口腔医学博士,2014年就职于301医院口腔科,主要从事口腔全科、口腔种植、口腔修复工作。
从301网上平台预约挂号,罗强医生一栏始终是“满号”状态,这就是医德医术和口碑的力量。
最后一次做完牙冠后,罗强医生用牙线、探针等工具一点点清理多余的粘接剂,包括残留在牙缝里面的。
他说,这是基础工作,有时候这种基础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草草收场,这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其实,这也是上心不上心的问题。
作为老年口腔科的医生,接触老干部比较多,遇到一些脾气不好的,难免会受到一些“夹板气”。在对待这个问题上,罗强有他的大格局。
“作为医生来说,患者找你来看病,他可能牙疼了好多长,好不容易挂上号,还要忍痛排队,心里不舒服,甚至有情绪,所以我们要理解理解他”
“所以,这时候我们的言语、态度要体现关心关照,让他感觉到温暖,或者有一种很很舒服的感觉。
“焦虑消除了,病就好多了”。罗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