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化差劲”能去医院“找答案”?直击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开诊首日
更新时间:2024-10-09 03:24 浏览量:12
今天是国庆假日后首个工作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理卫生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联合设立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迎来首批患者。“未开先火”,这个特殊的门诊在开放预约之际已引发广泛关注,先期开放的三个门诊还没有开诊已经全部“约满”。都是什么人来看这个门诊?“数理化差劲”能去医院“找答案”吗?开诊首日,记者去一探究竟。
未开诊先约满!2岁宝妈希望“加号”
“我们也没想到这么火,以前一直有类似门诊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的火爆程度远远超过出诊者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马希权和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助理研究员赵冰蕾的预料。这个首个门诊日,由他俩联合出诊。
是谁来看病了?马希权说,门诊首日上午一共接诊了6名学生,4人是上海本地的学生,还有两人分别从江苏的昆山市和南通市赶来。他们均为十几岁的青少年,最小的刚上小学四年级。
孩子们开口头一句话都是,“我数学不好”。他们都是奔着这个特需门诊来“找答案”的。根据该特需门诊的开诊信息,每周二为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上感到困难的学生提供服务。消息一经发出,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开放预约的三天门诊在短时间内被约满,互联网上围绕“医疗诊断空间认知障碍和数学障碍”的讨论纷至沓来。
赵冰蕾讲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插曲,一名宝妈找到她,想给自家孩子“加号”检查空间认知能力,赵冰蕾问:孩子几岁?对方回答:2岁。“这太‘高瞻远瞩’了,2岁的孩子不用看。如果孩子还不到上学的年纪,家长根本不需要过早地焦虑孩子会在空间认知能力和数学能力方面出现问题。”赵冰蕾说,这也算是这个门诊的“初筛”流程。
“在国内,学习障碍的评估和干预一般是在特教或教育体系中做的,医疗系统原本做的并不多。我们希望从医学角度上做些工作。”马希权表示,医疗系统采取的各类心身整合干预技术或许能成为挽救孩子们学习障碍的“新解法”,这也是这个门诊开设的初衷之一。
绝非“数学辅导班”,发现人群中的“数困者”
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会变成一个开在医院的数学辅导班吗?
马希权和赵冰蕾并不认可这种说法,两人强调“门诊开办的初衷是紧紧围绕临床需要”。
此前在儿童青少年心理科接诊,马希权发现一些就诊学生疑似出现数学障碍。最新的一项研究分析显示,在中国大陆的小学生中,数学障碍总体患病率为8.97%,小学低年级、中和高年级患病率分别为11.57%、10.07%和4.76%。“有些医院也开设了学习困难门诊,但没有进行具体细分。”马希权解释,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是根据临床遇到的患者情况结合医院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办,将集中针对空间认知能力缺失和数学障碍进行诊断。
当前,数学障碍的诊断已有标准,大量研究表明空间能力与学生的数学成绩呈正相关,对于“数困”儿童同样如此。门诊将依据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ICD-11诊断系统,同时参考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标准进行数学障碍的诊断。
赵冰蕾表示,与公众的忧虑相反,从医疗诊断角度看学习问题,可能会给教育焦虑“浇冷水”。开诊首日的早上,一名小患者做加法和乘法时表现得不错,但做不好减法和除法,赵冰蕾立马意识到需要在脑海里“列竖式”的题目对这个孩子来说比较困难。借助评估测评结果,也可以初步判定这个孩子在视觉表象能力上有一定缺失。
“这样的结果是不是可以缓解一下家长的焦虑?知道了孩子真正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他,而不单只觉得他‘不够努力’。”赵冰蕾说。
干预效果有待观察,期待亲历者提供“参考答案”
有别于一般的门诊,这个门诊的问诊时间有点长。马希权搭手赵冰蕾团队问诊,先用30分钟左右与孩子和家长交流,通过初步问诊的情况,建议后续需要采取的评估,收到结果后,再判断是否采取进一步干预。
医生们强调,整个过程中“诊断”很关键。然而,数学学习困难的表象背后诱因众多,是否真的是数学障碍需要细细辨别。“像智力障碍、未校正的视觉或听觉的敏感性障碍、其他精神或神经病性障碍、心理社会的逆境、或不充分的教育指导都可能导致数学学习困难。”因此,马希权和赵冰蕾在诊断上慎之又慎,一方面不轻易给孩子们戴上疾病的帽子,另一方面,认真剔除造成数学学习困难的其他因素。
家长们关心的另一个问题紧随而来,诊断明确后,治疗啥时候见成效?面对这个问题,赵冰蕾短暂沉默了一下,回答:“文献上看是3-6个月,但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
马希权则谈及开诊首日遇到的具体个案,“今天遇到的孩子里,就有因为注意力困扰而非数学障碍和空间认知能力导致学习困难的案例,通过评估,我们将这样的孩子转诊,再针对性地进行注意力干预。还有一个孩子睡眠比较糟糕,因有效睡眠时间不足出现慢性疲劳,这种孩子也会有学习能力差的表现,但就不会从数学与空间学习障碍方向进行干预,会请别的医生调整他的睡眠问题。”
这里没有“包治百病”的神话,医生们强调,诊断面临挑战,后续的干预和治疗效果也有待观察。“这个新门诊才刚试水第一天,一切都是未知。相信不久后,会有亲历者站出来,以真实的视角向我们叙述他们的经历与改变,为公众的疑惑提供一个‘参考答案’。”出诊医生这样说。
作者:
文:张菲垭 图:受访方提供 编辑:张菲垭 责任编辑:唐闻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