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我猜你一定离不开这个app!
更新时间:2025-01-15 12:20 浏览量:17
当我们在上海居住、生活,以下场景是不是特别眼熟呢?
遇上不舒服,需要去医院时,直接扫“随申码”挂号;
想要去上海图书馆或剧院看演出,只要打开“随申码”即可通行;
办理出入证、居住证等各类证件、证明,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使用“随申码”即可预约取号、办理事务;
如果想去高校参观,一般情况下,也可无需预约,扫“随申码”参观;
企业还可以用手机亮“合规码”,索证方扫码查看企业专用信用报告、判断企业有无违法记录情况,实现“零跑动”、一码通行、可代办。
“随申码”极大地方便了上海居民的生活,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二维码,依托的正是上海市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
近日,“一网通办”的“家庭专栏”上线。想在定好的日子预约结婚登记,想给新生宝宝办理出生登记,想便捷办理职工退休养老金申领⋯⋯,从婚姻、生育、儿童到老年等各个阶段,从健康、住房、出行、保障等各种服务,实现在一个页面“一键办理”。
从2018年10月17日成立到今天,“一网通办”累计办件超过5.7亿件,实名“好差评”好评率持续超过99%。
上海,作为一座超大城市,如何成功利用“一网通办”服务居民与企业呢?
“一网通办”是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府公共信息的互通共享,从而打破不同部门的信息壁垒,推动政务服务的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通办,建设高效快捷的在线政务服务,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服务的办事效率。
“一网通办”开拓了线上服务渠道,通过整体化、集约化的技术手段实现了线上政务服务的统合,更通过技术手段推动了线上线下政务服务的融合共通。
从目标取向上看,“一网通办”旨在集成“四减”目标,依托数字技术倒逼政府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具体来看,“一”强调打造整体性政府,通过建立统一门户、整合服务事项、集中办事地点、建立单一窗口,让群众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得公共服务。
“网”强调打破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打造信息、数据互联互享的电子政务服务网。
“通”强调实现线上线下政务服务的融通,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网。
“办”重视办理,促进跨层级、跨部门之间的协同整合,提高办事效率和效能。
高峰期办证约不上、办不了,曾让一些市民心生不满。对此,市公安局在高峰办证时段开设了“普通护照和港澳通行证签发”学生夜间专场,让夜间办证与日常办证无缝衔接,累计受理1.4万余证次。整改后,该事项实名差评数从2023年初的最高每月280件,下降至目前每月近0件。市人社局、市规划资源局也创新服务模式,加强了线上专业人工帮办,提升服务质量。
通过跨部门系统的互联互通、业务高效协同,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市经信委等部门在业务受理中推动智能预填预审,提高首办成功率。比如,市市场监管局的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通过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将企业跑动次数由6次减少为1次,办理时限由6天缩短为1个工作日,自7月1日系统上线以来已累计办件超18.1万件,上线至今零差评。
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医保局等部门则积极推动跨省通办,让群众原本需要跑多次的办事流程减少至“最多跑1次”甚至“零跑动”。比如,市卫健委优化出生“一件事”,通过跨部门区域协同,信息共享,将办理时间由100个工作日减少至不超过25个工作日,申请表由8份减少为1份,实现了“全程网办”。
*案例来源:上观新闻
科层体制强调职能分工,每一项政务事项被分割成不同环节,各环节由不同的职能部门负责办理,这就使得办事对象不得不辗转于多个部门。“一网通办”通过建立全流程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整合线上线下服务,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了一站式的政务服务模式。
一是建构了“一梁四柱”的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具体而言,“一梁”是统一受理平台,包括总门户网站和“随申办”移动端App、小程序。统一受理平台对外是为个人和组织提供在线政务服务,对内则对接部门业务系统。“四柱”则是指“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总客服、统一公共支付、统一物流快递”,体现了“一网通办”平台的基础支撑能力。
具体而言,“统一身份认证”为个人用户和法人用户提供多种渠道的身份认证服务,为其在线业务办理提供便利。
“统一总客服”是将12345市民服务热线作为总客服,为办理业务的个人和组织提供诉求咨询、办理、投诉服务。通过将客服业务整合进12345热线,解决了以往部门各自为政导致系统重复建设,信息无法共通共享的问题。
“统一公共支付”建立了多渠道支付、线上缴费线下办事、便捷退付的支付服务体系,促进缴费的高效、便捷、安全。
“统一物流递送”是指根据业务场景,平台提供单程寄递和双程寄递服务模式,实现申请材料和办理结果的闭环传递,实现政务服务“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通过“一梁四柱”的建设,使得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被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协同治理能力,市民通过一个平台就能办理全流程业务,大大提升了政务事项办理的便捷度、高效性。
二是实现线上线下无缝隙服务。在线上,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破了数据壁垒,政务数据资源实现了跨部门的互联互通,避免了材料重复提交、信息重复采集的问题。
在线下,“一网通办”平台积极推动各办事大厅建立“一窗受理、分类审批、一口发证”的综合服务模式,并且与线上平台实现数据联动,提供线上线下无缝隙服务。
《数字化转型时期的超大城市治理》
顾丽梅 等著
张鑫 责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2024年12月
内容提要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超大城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治理变革。本书聚焦转型,面向未来,是一部融合前沿理论与实践智慧的学术力作。
本书以超大城市的数字化转型为主线,系统阐释了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逻辑、治理逻辑、经济逻辑,揭示了当前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关键挑战,并以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国内超大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和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都市的探索历程为例,全面剖析了数字时代超大城市治理的新理念、新模式与新路径。
本书立足中国实践、融通国际经验,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化大都市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路径,不仅对城市管理者、数字化转型实践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对关注城市发展、数字治理的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顾丽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首席专家,复旦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上海公共管理研究生(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公共事务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出版《信息社会的政府治理》《治理与自治:城市政府治理比较研究——以上海为个案》《网络参与下的地方治理创新》等多部学术专著;在《公共管理学报》《中国行政管理》等核心期刊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研究”和国家社科项目“网络社会的政府治理”以及上海社科和决咨委项目、政府委托项目等50多项。有多篇咨政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领导和地方领导批示。
本期编辑 | 杨梦瑶
*转载及合作请在留言区中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