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惧集采,中成药OTC企业投资价值凸显
更新时间:2024-10-05 04:34 浏览量:18
整个9月,中药上市公司像坐了一轮过山车。
9月9日,安徽省发布了2024年度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由于采购目录中少见地纳入了感冒灵、感冒清热、少儿肺热咳喘、强力枇杷露等5个OTC品种,很快引发市场对集采扩围的恐慌。
以华润三九为代表,一众中成药OTC企业股价持续下跌,原本被视为安全的中药板块面临恐慌性抛盘。虽然有理性声音认为,中成药OTC并非首次纳入集采,2021年吉林中成药也有过一次谈判议价,就纳入过OTC品种。
但这些分析并没有缓解市场的情绪。9月29日,《关于填报全国中成药联盟第三批和首批扩围接续采购品种范围相关采购数据的通知》的文件在业内传出,国家第三批中成药集采不涉及OTC品种,算是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加上大盘大涨,中药板块也有明显的回升。
9月30日,华润三九股价涨停,相较于近期低点已经上涨超过10元,市场认为,此前被过分压制的中成药OTC企业估值正趋于合理。
品牌力是竞争关键
中药扛过了原料成本上升、医院重点监控等多轮利空,都没有动摇投资逻辑的根基。然而集采OTC药品,却成了压垮中成药股价的最后一根稻草。
前几年,同仁堂、片仔癀等品牌药企已经经历了一轮退出医保的动作。OTC中药原本主要在零售药店渠道销售,是最不担心医保集采的品种。但偏偏是最稳定的OTC中药这次引发了最大的争议。
反对方给出的理由是,此前中成药OTC品种已经纳入过吉林省集采,没有给相关企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因此即便进入安徽集采,也谈不上破坏了中成药OTC的投资逻辑。
健识局发现,2021年9月,吉林省发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第三批中成药品正式议价谈判工作的通知,药品名单中的确出现了健胃消食片、强力枇杷露、感冒灵颗粒等OTC常用药品种。
需要指出的是,吉林省这次采购只是议价谈判,不属于“集中带量采购”,其结果仅能作为参考。根据当时的议价结果,感冒灵颗粒、感冒清热颗粒等OTC品种中选企业全部是规模较小的地方性企业,华润三九等龙头企业皆未参与谈判。表明大型品牌企业对这种院内采购的积极性不高。
这不难理解,OTC药品类似于消费品购置。对于OTC龙头企业来说,其竞争力不在价格而在于品牌力,比如华润三九重点打造的“999系列”、葵花药业的“小葵花”、羚锐制药的“两只老虎”等,这些家喻户晓的品牌可以说是其在中成药同质化竞争中维持优质业绩的定海神针。因此,即便药店引入低价集采品种,也不一定对品牌中药销售有多大影响。
受益于强大品牌力及院外销售渠道,品牌OTC中药不仅有不参与集采的底气,还具备一定提价权,能够传导上游成本压力。数据显示,2017-2022年,中药OTC提价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5%,在品牌中药价格上涨的基础上,终端需求仍显示出一定韧性,这成为中药企业经营效益的一道重要保障。
不少声音认为,即便安徽集采按照征求意见进行,对OTC龙头企业来说也不足为惧。
行业并购提供业绩弹性
这两年央企国企加大了对中药企业的收购力度,市场认为,龙头中成药国企未来还会有更大的投资价值。
2020年起,国资进场就成为中药行业一大看点。随着浙江国资委进入康恩贝、上海国资委进入达仁堂、国药集团进入太极集团、华润三九进入昆药集团,国资显然正在重掌中药行业大局。
按照申万中药行业分类,73家中药企业中,超过18家为国企,国企数量占比近25%。根据2023年末的数据计算,国企的市值占比更是达到47%。
市场观点认为,在国家多次强调“做大做强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和“大力鼓励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下,国资青睐优质中医药资产不难理解,预计今年国企占中药企业的比重还会提高。
华润等央企入主地方中药企业,给这些企业的拉动作用是很明显的。2023年,东阿阿胶、江中药业分别以47.15亿元、43.9亿元的营收,排在A股医药生物-中药II 板块第20位、第21位,营收规模同比去年有所增加。刚刚完成收购的昆药集团,去年扣非净利润更是有33%的大幅增加。
从布局思路来看,国资进场似乎也有一定优越性。江中药业,近年来持续通过并购手段,补充完善咽喉咳喘、补益、康复、营养等品类,一步步成为胃肠领域OTC龙头;昆药集团,着力布局老龄化赛道,致力成为银发经济健康第一股,打造“777”品牌。这些都令被收购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有所提升。
从数据看,中药OTC行业仍然较为分散。华创医药报告指出,2022年中药前20家OTC厂商市占率仅为27.4%,具备巨大的整合空间。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同时,也将给中药OTC企业进一步提供巨大的业绩弹性。
撰稿丨李傲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山谷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