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70年代|那些淹没在岁月里的童谣
更新时间:2025-01-06 19:21 浏览量:31
今天去市场逛,卖腊八米的摊位前人头攒动,我才想起来腊八节到了,便也凑热闹买了二斤,时间过得真快呀,似乎刚进九没几天,三九就在眼前了。
回到家,熬上腊八粥,氤氲的热气中脑海里回响起过年谣来:“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 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初一初二拜新年”这首忙年的童谣伴随了我四十多年,感觉分外亲切,进而又回忆起好几首八十年代耳熟能详的童谣来。
“打灯笼会咧,烤手咧,你不出来我走咧”,估计大多数的70后都会记得这首过年童谣。记得八十年代初,我刚上小学,懂得臭美了,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饭,大人们开始包饺子,包到九点多钟,母亲便给我换上新衣新裤新鞋子,头上戴好大红色的纱花,父亲将点燃的蜡烛小心翼翼地放入玻璃灯笼里,火苗跳动着,忽明忽暗,我提着灯笼出发了,挨家挨院接来小伙伴们,大家各自手提着灯笼默契地排成纵队,绕着胡同边走边念诵着这首童谣,灯笼就像萤火虫般星星点点,照亮漆黑的夜晚,年味儿不经意间便浓郁起来。
“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这首跳皮筋儿时唱的童谣,伴随着70后整个童年,谁能想到里面唱的竟然是中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而且还藏有密语。“小皮球”指原子弹,香蕉梨也可作架脚踢,指的是新疆罗布泊试验场上的一座102米高的铁塔,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就是放置在这座铁塔上进行的塔爆试验。“马兰”是基地名,“开花”当然指爆炸,“21”是核研究21所,28256、28257分别是28号信箱的256分箱和28号信箱的257分箱,怎么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除了过年的童谣,那时还流传不少搞笑的童谣。最熟悉莫过于“星期天的早晨白雾茫茫,捡垃圾的老头排成一行行,队长一指挥,冲向垃圾堆,破鞋子破袜子捡了一大堆……”一种现场既视感扑面而来。后来这首童谣还被编成歌曲,歌名好像叫《这就是生活》。的确,这就是生活,充满烟火气的百姓生活。
那时候最热门的童谣要算《拉大锯》了。“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接闺女唤女婿,小外孙也要去,不让去,也得去,骑着小车赶上去。”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唱大戏和拉大锯有什么关系,为啥要拉大锯呢?每次看父亲锯木头,我都想起这首童谣,我猜也许是某个瞬间生活场景的还原吧!
上小学时,和同学互相呕逗,“大头,大头,下雨不愁 人有雨伞,你有大头”嘻嘻!还有这首“你的头像地球,有山有水有河流,”边说边跑,你追我打,玩得不亦乐乎。傻乐呵的童年!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奶奶,不肯来,叽里咕噜滚下来”,闺女小时候我常给她念诵这首童谣,朗朗上口,寓教于乐,她很喜欢听,忽闪着大眼睛咿咿呀呀的附和着……
斗转星移,转眼我已经退休一年多了,有许久没有再听到这些童谣了,它们仿佛被封印在另一个空间,逐渐被遗忘,就像小时候那种说不清的年味儿,现在再也找不回来了。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