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子不教,父之过”到“父不说,儿之错”,父子间的微妙变化
更新时间:2024-12-24 04:49 浏览量:40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这是我国数千年来公认的家庭伦理。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女的成长,父与子之间的这种关系,将发生微妙的变化。
01
记得儿子小学毕业前的一次生日,他邀请了几个关系较好的小朋友来家聚会。他们在客厅玩,我在厨房为他们忙碌着。刚开始感觉小孩子有点闹腾,没想到接下来这帮半大小子探讨了一个较普遍而值得深思的话题。
起因是小朋友发现小杰的手臂上有红条印,他又挨父亲打了。小杰是儿子的发小,从小较调皮,时常被父亲武力教训。他对挨父亲打这事并不回避,坦然地笑着告诉小朋友,因自己犯了错误,又挨父亲的揍了。
没想到的是,小朋友们却为小杰抱不平,有人提出质问:“为什么你爸老打人呢?犯了错误就要挨打吗?难道他自己不犯错误的吗?”“对,我们犯了错误,大人就骂我们打我们,他们自己犯错误就可以,这太不公平了”有人附和。
接下来,是各自对自己父母往常的缺点与错误一一例举,他们声讨父母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甚至已达到群情激愤的地步。我担心不好收场,正准备去干预和引导一下,这时有小朋友提出:以后大人犯错误,儿女应该也有权利教育。
有小朋友提出疑问:“难道爸爸妈妈犯错误了,我们可以要他们罚站?我们也可以打他们吗?肯定不行吧。哈哈哈!”幸好有明白人。
我多想出去告诉他们“子不言父过,臣不言君非”的古训,又感觉在这帮90后孩子面前有点苍白。可喜的是通过他们激烈讨论,最后只是达成了“父不说,儿之错”的一致认识,而且均表态要坚决与父母的不良行为作斗争。
02
听到这些,我深思极恐,只能做好犯了错误被儿子说的心理准备。可这小子,你说就说吧,他还写到作文里,作文还居然评了优秀,还贴在教室后面的优秀作文栏里展出。被老师、全班同学和家长都看到了。
说什么妈妈不让他看电视,却自己喜欢看言情剧,且看得一会儿笑一会儿哭,还影响他做作业。这能怪我吗?我只是感性一点而已。
又说爸爸从不认识自己的缺点与错误,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至理名言,不容任何人反驳。这倒是个较严重的缺点,他确实应该改正。
一篇《我的爸爸妈妈》作文,父母优点极少,缺点倒罗列了一大堆。我到现在都想不明白,老师为什么把这篇作文评了优秀,而且还给展出,目的到底是什么?
03
小杰此后的表现更是惊人。小杰父亲是我家那位多年的朋友,虽是知识分子,但教育小孩喜欢动用肢体。按他的话说:家里小子太调皮,三天不打就上房揭瓦。
小杰父亲是我家那位朋友中最矮的一个,可小杰却是我儿子那帮小伙伴中最高的一个,读初一时就已将近1米8的个。有次小杰考试没考好,父亲认为他没用心读书,太贪玩,于是教训儿子时又准备动用武力。没想到小杰很严肃地指着父亲:“你别再打哦,你再打小心我还手”。
“你还敢还手?我看你还手”说着父亲就朝小杰扑过去。比父亲高出半个头的小杰却用有力的双手一把将父亲搂住。因用力过大,不但使父亲无法动弹,还有点喘不过气来。
“你松手,你松手,臭小子你听见没?”小杰父亲边喊边想挣脱,奈何儿子力大不由父。
“我松手可以,你要保证以后不再打我。你还教育我?自己抽烟,搞到家里乌烟瘴气,自己不顾身体是小事,还损害家人的健康。”
“好吧,你松手,我再不打你了”父亲语言上有了妥协。没想到小杰刚松手,父亲就朝小杰一拳打过来。小杰一手抓住打过来的拳头,一手又将父亲紧紧抱住,还说父亲是小人,说话不算数。边说边将父亲抱得更紧了,直到父亲彻底妥协才松手。
这事听儿子回来述说后,我们觉得很滑稽,笑得我眼泪都出来了。没多久,家里那位跟小杰父亲聚会时,调侃地问他,现在还敢打儿子吗?“不敢了,不敢了,这小子粗手粗脚,要是真被他搞一下,那就麻烦大了”小杰父亲笑着回答。
“不过你可不要欺负我哦,你要敢欺负我,我就叫我儿子揍你。”
“谁敢欺负你呀,你连儿子都敢打。”哈哈哈!男人们在一起,就喜欢这么相互调侃。
04
前几天,家里那位切除肠息肉住院时,同病房的两位病友父子间的互动,将“父不说,儿之错”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位就是来自于广州周边城市的赵先生,入院行肠息肉切除术。其儿子今年大学刚毕业,准备明年春节后去国外留学,现正是空闲期,于是来陪父亲住院动手术。
赵先生以往好烟酒,入院后儿子一再提醒,身体敲响了警钟以后需戒烟酒,并告知住院部是无烟区,不能抽烟。赵先生笑着说:酒争取一两周内不喝,烟难戒,饭可能还容易戒掉些。帅气的儿子只能跟父亲翻个白眼。
赵先生住院5天后出院时,因行走太快,引发肠息肉切除时安装的止血夹脱落而大出血。没走出医院又需要回病房住院,又要清肠,做肠镜,打吊针。儿子刚开始很着急,后来知道没什么大事后,说父亲“要你慢点慢点,你偏不听,这下好了吧?”赵先生像犯了错误的小孩,只能无奈的不吭声。
在灌肠后去卫生间时,赵先生下面喷着血,却还偷偷抽了烟。护士进卫生间检查时,一股浓浓的烟味,知道赵先生在卫生间偷抽了烟,出来后指责赵先生不该这样。赵先生刚开始不承认,儿子进卫生间看了后说父亲:“还不承认,人又笨,还把打火机留在卫生间,留下证据”。赵先生只能笑笑忽悠过去。
做肠镜止血后的第2天,按医嘱,赵先生可以吃点牛奶、白粥水等流食。但儿子不给买,理由是牛奶容易引起腹泻,白粥水毫无营养。赵先生不开心,说自己会饿死。儿子就找医生给父亲吊葡萄糖,说里面加了氨基酸,是营养的,不会饿死。
赵先生唉声叹气,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儿子为了安慰父亲,给父亲手机里安装了掼蛋小程序。这下赵先生开心了,等儿子回酒店休息后,他一直玩到凌晨两点。唉,真是个不省心的爹。
05
第二位是来自外省的钟先生。56岁的钟先生是一位生意人,因消化道问题,在当地做了各种检查,医生对病情还没下定论,就在亲戚的帮助下,来广州这所三甲医院住院治疗。
刚入院时,医生根据他们带来的检查检验资料,给出了恶性肿瘤可能性较大的结论,不过最终结果需要入院后进一步检查。
钟先生妻子拿到这个结论,一个人在楼下偷偷哭了一个多小时。家人、亲戚都高度紧张,但均瞒着钟先生。
钟先生虽然被病魔折磨得难受,但还是比较乐观。他怪妻子太紧张,不允许他吃这个吃那个,想吃点辣椒炒肉,妻子却只给一些无味的面条或稀饭吃。只要不打吊针,他就时不时溜到楼下抽烟,妻子拿他没办法。
治疗一周后,钟先生的症状基本消除,经过各种高科技的检查检验,最后消除了恶性肿瘤的结论,只是几项血液指标还有较大问题。妻子和家人开心不已,赵先生却说,他自己早就知道应不是什么恶性,只是妻子没文化又不聪明才会这么紧张。在病房里时常可听到钟先生责怪妻子这样不对,那样不好。妻子却说:“只要你没有大病,你怎么说都好”。多么好的妻子呀!我真想说钟先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钟先生的儿子现接管了父亲的生意,周末驾车来看望父亲。他告诉父亲,当初医生确实说得很可怕,把大家都吓坏了。钟先生听了,才不再责怪妻子过于紧张。
父子俩一起查看检查报告时,儿子指着报告,提醒父亲已患有肺气肿,这个一定要戒酒戒烟。钟先生说争取以后尽量不喝酒,但烟就算了,肯定戒不了。
儿子进一步说明其肺气肿的严重性,及抽烟对病情的影响。钟先生不耐烦了:“你先管好你自己吧”。儿子随即提议一起戒烟,谁再抽烟,另一方有权制止和扔掉对方手里的烟。钟先生只是笑了笑,嘴里嗯嗯了两声,没有明确表态。唉!又是一个不省事的爹。为了儿子,你也应该克服一下呀。
06
我们发现,在一个家庭中,随着儿女的长大和他们知识的丰富,相比夫妻,儿女的话更管用。
如果说“子不教,父之过”是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和爱,那“父不说,儿之错”何尝不是儿女对父母爱的表现呢?
友友们,你们有不省心的爹吗?或你是否是位不省心的爹,时常被儿女提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