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一个外国朋友,带小孩回国读书,说了一番话,让人扎心和愤懑

更新时间:2024-12-10 21:22  浏览量:40

我的一个外国朋友,要带着小孩回国去读书了,临行前说的一番话,真是让人扎心和愤懑。

其实他是说了两个事。听完第一个事的时候,特别是那最后的一句话,我是感觉挺扎心的。我想要反驳他。但是我的语言还没有组织好,他就接着说出了第二个事。

听完的瞬间,我的感觉是,无助,无奈和愤懑。

他是个中国通,还有个中国名字,我们叫他阿彪。

他在他们国家结过婚,有个孩子,生活在国外。来到中国以后,又娶了个中国女孩。又生了两个孩子。

他是一家外企负责技术的高管,薪资很高的那种。两个孩子从小读的就是所谓的贵族学校。

前天,突然打电话叫聚一下,说是准备回国了,不回来了。

我是比较诧异的,这哥们在这边混的不错啊。事业蒸蒸日上,买了豪宅,又有个家庭,干嘛就想回去呢。

一起喝了点酒,话匣子打开了。他说他之所以要回去,是因为他感觉到恐惧了,准确来说,是因为孩子感到恐惧。

我纳闷了,他家孩子都挺优秀的啊,都在上初中,除了英语,其他成绩都不错啊,为这个,我们还取笑过他。

我说,你不会就是为了让你孩子,提高英语成绩,就带回国吧?

他说不是。说完,就给我看了几个视频。

说实话,我看完以后是内心毫无波澜,习以为常了。咱们当初,不就是这么过来的吗。

我告诉他,孩子刻苦学习,这也没什么不好的。咱们现在都这样,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一条必须经过的路。

可是,阿彪说,他们的眼睛里面,没有光。没有向往和发自内心的喜欢。

一切都好像是被逼着,机械的重复一个程序一样。

他们就像一个发动机里面的机油,还在磨合期就超负荷运转,过早的消耗完了热情和动力。

我苦笑了一下,说,可能是我们的发动机太少了,不得不用超重负载来检验机油的品质吧。

阿彪说,这就让人感到恐惧了。

他来中国结婚以后,有了两个孩子。他们的妈妈,从小学,就给他们报了各种所谓的兴趣班。

什么钢琴,书法,围棋,跆拳道。可他们只喜欢吉他。几十万买个钢琴,就是个摆设。家里没人会弹。

而阿彪也不喜欢孩子以后向这方面发展。他们没有这个天赋。

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不感兴趣。一切只是孩子妈妈臆想的发展而已。因为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

到了初中,就更厉害了,各种的补习班,什么奥数补习班,作文补习班,物化补习班,离谱的是竟然还报了个英语补习班。

阿彪他竟然无法给自己孩子,补习自己的母语。

而这样的结果就是,两个初二的孩子,没有任何课外的兴趣。不喜欢爬山,不喜欢游泳,不喜欢外出,除了偶尔踩一下单车以外,他们拒绝一切的运动。

除了一点点书本上教的,他们对自然界一无所知。他们不会去看老师布置以外的任何课外书。也没兴趣。他们唯一的兴趣就是,用平板或者手机打游戏,或者看他们感兴趣的视频。

更重要的是,他们除了上学上补习班以后,基本没有任何时间了。

早上七点出门,中午在学校午休,晚上六点半回家。八点写作业到十点,课外习题写到十一点。周六全天补习班,晚上写习题试卷。周日上午补习。下午和晚上休息。

基本上都是午觉睡了一个下午。晚上抱着手机玩游戏。连话都不想同父母说,更别说什么沟通一下了。

这样日复一日,就为了保持年级前几名的成绩,好考上重点高中,重点班。然后就像那个视频一样,进入另一个更机械的程序。熬到眼睛高度近视,早生白发。整个青春期没有激情只有叛逆。

最后,他们再进入大学,怀着对一切的懵懂,彻底的放飞自我。

同时,学一个自己压根就不喜欢,但是好考公好就业的专业。

而他在国外的孩子,却不是这样。那个孩子,从小时候自己的众多爱好中,选择了吹奏短笛,现在都在坚持。

即使到了现在,相当于你们的高二,他也没有太多的作业。更没有什么辅导课。即便是有,那也是在课本上完成不了,而是需要走出校园,自己去收集数据,才能完成的。而这一切,都没有标准答案。

他喜欢运动,特别是爬山和骑行。他酷爱机械,能够把自己的山地单车,熟练的拆解并组装。

他觉得他以后读大学,就是要学机械相关的专业。同时,他也懂得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的眼睛里面充满了自信的光。

我无语了,我告诉他,每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咱们优秀的孩子太多了,竞争太大了。

他们从小就那么拼,那么卷,是因为他们只能通过这么严苛的挑选,才能够进入大学。

咱们中国的父母,个个都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能读大学,毕业后好找工作。

阿彪说,是的,我知道。我知道你们今年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有一千两百多万。

但是我也知道,我的一个同事,他资助了一个学生上了大学,但是他现在毕业了,就在这个城市送快递。可他学习的是环境工程专业。

我们公司每年也会招聘,招十个技术岗位人员,往往会收到几千份简历,都是大学毕业。

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不怎么样,所以薪资也不会很高。当然,竞争留下来的人,会比较努力,好学。也很喜欢加班,就像他们当初学习课外辅导班一样。

但是他们也一般不会干多久,两三年而已,他们就会带着在这里的工作经历,跳槽到薪资高一点的公司,而不会选择在这里沉淀并创新。你知道,我们是希望他们创新的。

我刚想告诉他,说我们工作就是为了更多的薪资,人往高处走。

他却突然话锋一转说,不过,你们的大学还是不错的,我以后会让孩子们来中国读大学。

嗨,我就纳闷了,你刚才不还觉得我们的教育太固化了,没有对口社会实际需求吗?怎么这下就变了?

他却狡黠的一笑,说:我的孩子回来就是留学生了。毕竟你们大学每年对留学生几十万的补贴还是不错的。

我一听顿感扎心。正在心里组织语言,准备反驳他的时候,他却又说出了第二个话题,一个让我感到无助,无奈而又愤懑的话题。咱们下期再说。

#教育##中国的应试教育你怎么看##应试教育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是什么?##外国留学生来中国补贴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