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是鼓励生育的,拥有一个“小孩”,是神明的礼物
更新时间:2024-11-27 10:50 浏览量:1
1
昨天傍晚看完《好东西》,一个人走出电影院。
抬头看天空,晚霞很美随手一拍,但我不流连忘返。
我要赶回家给已放学的女儿煮晚饭,还要狂亲她几口。
不同性别不同群体的人看《好东西》的感受可能是天差地别的。
但是我作为一个有女儿的女性,又恰好做着公众号,看完《好东西》很对味,很喜欢。
有孩子真好,靠文字谋生并对孩子有正向影响真好,看完电影油然而生的就是这两点感受。
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从侧面上还是鼓励生育的。
2
我最喜欢的是电影的结尾。
王铁梅母女和小叶三人在校门口汇合,她们准备出国旅行。
电影不展现她们出去玩到底有多开心,而是把快乐落脚于王铁梅母女在家里阳台上的对话。
读四年级的小孩写了一篇“放弃幻想”的作文。
王铁梅问女儿为啥写得那么悲观。
小孩说:“妈妈,正因为我们足够乐观和自信,才能直面悲观。”
王铁梅问女儿在哪里学这些话,因为女儿的用词有超过她年龄的冷静与疏离。
小孩说:“这句话是妈妈曾经做记者的时候写的,那一年,是我出生的时候。”
看到这里我一下子哭了。
王铁梅为了谋生去写迎合大众审美但自己未必喜欢的文字,也许早就忘记自己在做调查记者时想传递的思想内涵。
但看起来酷酷的女儿却默默记下,并运用于自己的作文。
这一刻,王铁梅喜极而泣,这是其他人无法带来的感动和快乐,只有她女儿可以。
因为这是双倍的快乐,无条件的爱与有条件的欣赏交汇在一起。
一个被女儿看见的妈妈和文字工作者是无比幸福的,所有付出和努力都有了意义。
3
不过,想要获得一个贴心的女儿并不容易。
电影中的“小孩”已经九岁,王铁梅最手忙脚乱的育儿艰辛在前头,没有展开说。
从她与前夫交流的只言片语可以看出,她在孩子幼儿时期就是努力平衡家庭和事业的职场妈妈。
也是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王铁梅才搬家,才会去写迎合大众审美但在自己看来没有深度甚至胡编乱造的文字。
而住在隔壁的的小叶是无痛当妈,她假装小孩妈妈时,小孩早就是一个可以给她带来情绪价值的暖心孩子。
未婚未育的小叶,等于选择当一个鼓掌的观众。
当观众是好的,因为有最直接的快乐,但也会越来越无聊。
而生过孩子的王铁梅才是站在舞台上的创造者,她经历育儿的艰辛,也在教育小孩过程中经历痛苦,比如小孩不听话不理解自己时,她在气头上也骂过孩子是白眼狼。
也正因为有了痛苦,所以快乐才显得格外珍贵,痛并快乐着可能是更长久真实的快乐模式。
很多人生孩子时并不是当时真的喜欢孩子,而是把生育当成一件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
或者就是随大流,按照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去生个孩子,来对抗未知的风险。
当时只道是寻常,真的拥有一个“小孩”,伴随孩子成长后才知道:何其有幸,这是神明的礼物啊。
结语
看了这部电影,我决定好好写字。
不管是为了流量收益的八卦文,还是一本正经的要表达心中所想。
想到有一天,女儿可能会翻看,会从中汲取营养,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像朋友一样和我交流,会想象我当时的心境,或者在某一天理解我做的一切。
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