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崇洋媚外”海外教育?新西兰“文盲大学生”多到难以想象
更新时间:2024-11-13 16:37 浏览量:3
新西兰的“快乐教育”在华人群体中一直是备受争议的,有人认为这是顺应儿童心理发展,也有人认为耽误了孩子大好前程。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新西兰的教育体系,呼吁恢复“精英教育”。
大学生“文盲”越来越多
坎特伯雷大学社会学副教授Mike Grimshaw对新西兰的教育体系进行了猛烈批评,他认为,如今大量高等教育学生的“功能性文盲”问题已达到危机水平。
他所说的“功能性文盲”是指大学生的读写能力不足,甚至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提到,很多学生的书面作业“难以理解”,这些学生即便上了必修的写作或批判性思维课程后,仍无法写出连贯的文章。
Grimshaw的观点得到了坎特伯雷大学工程和商学院在内的同事,以及全国其他院校同行的支持。另一所大学的教师称,有些学生从来没读完过一本书。
“他们在高中时只读章节,不读整本书。这种情况不仅是来自低分学校的孩子,私立学校的学生也存在类似问题。”
大学成了“学位工厂”
Grimshaw指出,新西兰的教育问题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了,且不限于特定学校、性别或族群。一份来自教育评审办公室的新报告显示,在过去不到十年中,中学的长期缺课人数翻了一倍,小学则几乎翻了三倍。
有华人网友现身说法,表示自己的孩子在新西兰小学学到的东西太有限了。
有人深以为然:“女儿在新西兰十分校小学,一周就学5个单词,是个快乐的文盲。”
Grimshaw认为,新西兰的教育文化并未突出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而且整个社会对科技的盲目信仰更是进一步削弱了教育的真正价值。
很多人也表示,高等教育已变成了一种商品。“大家付费了,就期待得到回报……而大学对此也很清楚。“但如果每个人都有学位,学位也没有太大价值了。”一名网友分享了教育工作者的视角:
“我的伴侣在高等教育机构任教,她被明确告知,不得让任何人不及格,她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是你至亲至爱的人要做一个生死攸关的手术,你愿意让一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医生来主刀吗?”Grimshaw认为,新西兰的大学如今更像“学位工厂”,而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我们要精简大学生数量,让他们充分准备好,而不是吸纳大量文盲学生。”
留学还有意义吗?
新西兰很多学者都表示,新西兰的教育系统不论对本地人还是移民,都面临严峻的挑战,亟需有效的改革措施来扭转局势。
对于国际学生来说,在海外学习门槛越来越低,同时带来的,还有海外学历的光环逐渐褪去。很多人表示,过去留学是投资,现在完全是消费。
留学不仅投入产出比变低了,教育质量也在下降。之前有澳大利亚学生曝光学校的一些“放水”行为:比如用中文给中国留学生做课堂辅导。
人工智能的出现也让很多学生养成了依赖的习惯,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用AI、找代写成了公开的秘密,一位澳洲留学生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身边60%的人都承认使用AI写作业。
这些因素造就了“高学历、低素质”的大学生和留学生越来越普遍。“我们在低教育质量的情况下授予了过多的学历。”Grimshaw表示。
《澳大利亚卫报》一则报道指出,有十多名匿名的学者和学生表示,大学为了赚取国际学生的费用而对语言方面的不足视而不见。
“连基本英语都不懂的国际学生拿到了名牌大学的学位,这种情况令人震惊。”澳大利亚一名学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