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原体肺炎卷土重来
更新时间:2024-11-11 18:47 浏览量:5
来源 医学界 作者 凌骏
秋末冬初,南方地区的登革热疫情刚迎来拐点,呼吸道疾病又开始在北方高发。
日前,中国疾控中心、北京海淀区疾控中心、河南省疾控中心、陕西省疾控中心、沈阳市疾控中心等接连发布提醒,提示尤其以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的呼吸道感染正在进入高发季。
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为例,自10月份以来,该院的儿科门诊、急诊量持续攀升,日就诊人数达200余人,相比之前增加了1倍,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以低龄儿童多见。
据大河报报道,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近期门诊80%患儿均有咳嗽症状;在河南省儿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支原体肺炎患儿较为常见;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科,门诊患者多以感冒、咳嗽、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为主。
“近半个月来,我院儿科门诊日均就诊量在80—100人,约为此前的1.5倍。”河北保定第七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李月兰说,“虽然还远不及去年呈‘暴发态势’,但在住院患儿中,支原体肺炎的比例正在缓慢增加。”
北方地区病例显著增多
肺炎支原体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通常为2—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期间均有传染性,北方地区一般在秋冬季流行,南方地区则一般以夏秋季为主。
2023年的秋冬季,我国曾暴发了严峻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疫情,且由于当时存在广泛的抗生素耐药情况,患儿病情也相对较重,各大医院儿科、呼吸科、急诊科等一度人满为患。
“与2023年相比,今年儿童肺炎支原体和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较多。”近期,北京朝阳医院儿科副主任常贺生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称,目前流行的呼吸道病原体包括肺炎支原体、鼻病毒等。
北医三院儿科接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数量,则较上个月同期增长了约30%,其中有相当比例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最多的就是新入园、新入学的孩子。”该院儿科主任韩彤妍说,这些患儿年龄小,刚刚更换新环境,容易因不适应而引发抵抗力下降,进而导致呼吸道细菌或病毒感染。
“从今年夏天开始,我院儿科门诊中包括肺炎支原体、腺病毒、鼻病毒、肠道病毒等感染,就一直处于混合散发的状态。但最近一段时间,肺炎支原体感染占了大多数。”李月兰说。
据她透露,这些患儿以4—5岁以上的大龄儿童为主,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咳嗽、嗓子疼、耳痛等。其中有一些患儿病程已超过4—5天,症状仍不见好转,“此时我们会进行肺部影像学检测,根据是否存在肺部实变、实变严重程度等,考虑收治入院的必要性。”
李月兰介绍,在11月7日河北保定第七医院儿科收治的住院患儿中,约有75%的孩子被确诊为支原体肺炎。
相比北方地区,南方多数省份和地区目前相对平稳。上海两家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分别告诉“医学界”,“有部分增加,但不算多”“目前没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增加),今年连流感都还没有(增加)。”
在合肥市,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项云告诉“医学界”,医院每日平均会开设约10个儿科门、急诊,“相比前一周,本周每个门诊平均每日接诊的患儿量增加了10人左右,整体感染情况相对平稳,病房暂未出现床位压力。”
项云同样表示,鉴于北方地区病例已开始增多,加上逐渐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未来几个月,不仅仅是肺炎支原体,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的感染趋势仍存在不确定性,建议公众做好防护。
患儿多为轻症,如何诊疗?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都会发展为肺炎,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儿都是轻症,经过及时的医疗处理,几天后体温会逐渐恢复正常,大多在7—10天内可痊愈。
项云表示,一般而言,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以抗感染治疗为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口服或静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同时给予止咳化痰等对症处理,轻症患儿预后良好,后遗症也少见。
在多种病原体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精准治疗尤为依赖医生的临床经验。“首先我们会按年龄进行区分。对于出现流感样症状的患儿,低龄的我们优先考虑是否为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而细菌、肺炎支原体感染则在大龄儿童中相对多见。”
相比于流感容易引起肌肉酸痛、乏力、精神萎靡,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虽也会出现发热,但早期精神状态、食欲一般尚可。“再结合对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的分析,会初步制定一个经验性的治疗方案。”项云表示。
病原学检测是确诊各种病原体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时间成本等问题,门诊无法逐一开展检测。今年10月刚发布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24修订)》强调,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初始治疗均是经验性的,不能因等待病原学检测而延误治疗。
李月兰表示,在她所接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大约有80%—90%都是轻症。“针对刚发病的大龄患儿,若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及时前往医院,可适当居家先观察1—2天,以休养为主。若3天后孩子仍然高热,或是剧烈咳嗽、精神萎靡等,则需尽快前往医院。”
“对于居家的患儿,不建议家长自行给他们使用抗生素,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耐药形势。”李月兰说,“患儿发病早期症状可能还不太典型,家长们也不具备区分不同病原体感染的能力,错误用药可能会延误病情,同时存在不良反应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项云提醒,若孩子状态尚可,早期家长应尽量避免使用退热药物。“发热是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时的正常生理反应,如果过早使用退热药物,有可能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反而影响康复速度。”
耐药率高,流行趋势仍不确定
项云表示,极低龄、有基础疾病、抗生素耐药等,都是肺炎支原体感染重症的高危因素。
“针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儿,即便病情尚可,我们也会根据情况做进一步检查,考虑是否收治入院。”项云说,“住院后,在常规阿奇霉素治疗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呼吸道管理,进行祛痰、雾化治疗等,严重者还可给予激素、肺泡灌洗治疗,这些都能有效控制疾病发展。”
一般而言,肺炎支原体经及时有效治疗,只有极少数患儿会发展为重症,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但严峻的抗生素耐药形势则加剧了不确定性,“我们去年曾对住院的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过统计,发现经过明确检测的,几乎都存在耐药情况。”项云说。
2022年湖南省儿童医院学者在《儿科药学杂志》发表研究显示,“大环内酯类耐药支原体肺炎”在我国儿童中发病率较高,广州儿童5年耐药率为68.1%,北京高达87.7%,耐药导致患儿病程延长、肺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增加了患儿治疗的难度。
作为替代方案,喹诺酮类药物存在相关不良反应风险,四环素类则仅可用于>8岁儿童,“这些属于‘超适应证’用药,若临床中观察到住院患儿病情不见好转,在经过利弊分析并取得家长知情同意后,我们会改用敏感抗生素。但不建议家长网购处方,自行给孩子使用这两类抗生素。”
李月兰则观察到,在今年的住院患儿中,耐药情况似乎比去年更严重一些。
“常规情况下,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较好,一般一周内就可以看到孩子有明显好转。”李月兰告诉“医学界”,“但如今我们每天早上查房,都会观察到有一些孩子的治疗效果不佳,这种情况下首先考虑的就是‘耐药’。我们也会第一时间进行耐药检测,根据情况更改用药策略。”
此外李月兰提醒,患儿出院后,家长仍应遵循医嘱,维持一段时间的抗生素用药,尽量避免外出,居家休息并加强营养支持。
“肺炎支原体感染形成的免疫保护时间相对较短,同时若住院期间使用了激素,也会影响到机体免疫力,因此需要再给孩子一周左右的恢复时间,直至彻底康复。”李月兰说。
两位专家均对“医学界”表示,未来几个月,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包括以哪种病原体为主、会在哪些区域高发等仍存在不确定性。但根据既往流行规律,医疗机构和家长应提前做好准备。
李月兰透露,每年这个时候,针对儿科、呼吸科等相关科室,保定第七医院职能部门都会提前组织培训,总结分析区域内和院内的病原体感染分布情况,制定相应预案。
“从今年夏天起,我院还整合了相关病房,腾出了不少床位,并针对医护人员的分配、呼吸机、雾化器、药品等的调度进行了准备,以确保一旦患儿突然增多,医院仍能保持稳定运行。”李月兰说。
项云则提醒,目前仍无特异性疫苗可供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佩戴口罩、保持手卫生、高发期适当避开密集场所等,是避免染病的主要手段。
他强调,“对于已经退烧的轻症患儿,只要还存在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无论是出于孩子自身健康考虑,还是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都应该再居家观察一阵,待彻底康复后,再让孩子回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