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娃精神差总口渴,一查竟是“小糖人”!这种糖尿病容易误诊漏诊→
更新时间:2024-11-06 10:41 浏览量:5
“2岁孩子血糖指数高到爆表,连医院仪器都测不出来,需要终身打胰岛素治疗”……近期类似新闻频发,引起大众关注。提到糖尿病,大家并不陌生,但很少有人会把它与幼小的孩子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各地关于儿童糖尿病的病例不断出现,其中不乏重症患儿,整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厦门医院的接诊情况如何?
小男孩精神差总口渴
来厦查出中重度糖尿病
11月3日,厦门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接诊了一名从外地来厦求医的小男孩。才三岁多的他出现明显的酮症酸中毒症状,血糖很高,基本可以诊断为患有中重度儿童1型糖尿病(T1DM)。主治医师谢春表示,该患儿入院时精神萎靡,有比较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消瘦)。
患儿家长说,他们发现孩子最近总是昏昏欲睡没精神,还经常说自己口渴,虽然有些担心,但根本没往糖尿病这个方向去想,直到在当地医院检查出孩子血糖异常升高,才引起重视,赶来厦门求医。接诊医生很有经验,一看孩子的情况,马上安排相关检查,很快就揪出病因。
有的患儿呕吐腹泻
差点被误诊为肠胃炎
谢春医生表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高血糖急症,在未及时并充分诊治的情况下,是儿童1型糖尿病(T1DM)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患儿生命。 类似这样的患儿他们每年要接诊二三十例,往往在入院时孩子已患有中重度1型糖尿病,有明显的酮症酸中毒症状,而家长一般对此一无所知。
无独有偶,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连群也表示,近年来该院每年接诊的儿童1型糖尿病病例都有三四十例。有个才六个月大的宝宝因为其他原因住院,医生在常规生化检测中偶然发现宝宝血糖指标异常,一查竟是糖尿病,需要终身用胰岛素治疗。
连群主任说,儿童1型糖尿病往往症状不典型,常以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作为首发表现,或表现为精神不振、嗜睡、突发遗尿等,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才被发现。曾有一些患儿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差点在其他医院被误诊为肠胃炎。孩子后来被送到第一医院急诊部,医生根据经验安排尿常规和血常规检查,确认是酮症酸中毒,紧急进行治疗。
“小胖墩”胡吃海塞
当心2型糖尿病找上门
连群主任表示,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是老年病,其实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包括儿童、青少年在内的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得糖尿病。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居世界首位,其中1型糖尿病(T1DM)占10%左右,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比较高,约占90%左右。但在儿童糖尿病中,1型糖尿病(T1DM)占比高达90%。在我国,15岁以下人群的T1DM发病率在过去20年增长了近4倍。
1型糖尿病(T1DM)是由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通常在几天到几周内迅速起病。
2型糖尿病是由于遗传、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等原因造成的,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这类患儿,大多是胃口很好、体重控制不住的“小胖墩”。近年来,随着“小胖墩”越来越多,儿童2型糖尿病等发病率也在迅速增长。2型糖尿病一般有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孩子超重或肥胖,同时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或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一定要高度注意。
切勿听信偏方以免延误治疗
谢春医生表示,大多数儿童糖尿病属于1型糖尿病,由于发病时患儿胰岛β细胞功能已严重衰竭,因此必须终身接受胰岛素治疗。请家长切勿听信民间偏方或不法商家的欺骗宣传,随意停用胰岛素,去试用什么“祖传秘方”,以免延误治疗。
市儿童医院曾接诊过一名患儿,孩子首次发病后,医生再三叮嘱家长要规范治疗,按照医嘱长期给孩子使用胰岛素。不想家长求医心切,又心疼孩子每天打针受苦,竟听信所谓偏方,给孩子停了胰岛素,改为服用来源不明的汤药,导致孩子再次发病,病情较原来更为严重。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旨在呼吁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幸福感置于护理的核心,而不仅仅关注血糖,从而进一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