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食品健康安全宣传周|保障食品安全从这5点抓起!

更新时间:2024-10-31 22:24  浏览量:6

食品安全

全世界每年有十分之一的人因食用受到污染的食物而患病,有200多种疾病是因食用受到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5岁以下儿童占到食源性疾病负担的40%……不论身在何处,如果不采用食品安全做法,就有造成自己或他人生病的风险。

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为“诚信尚俭,共享食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倡导食品消费“尚俭”新风尚,重温食品安全要点吧!

食品安全

一、什么是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二、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1、保持清洁

(1)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孽生。

(2)经常蒸煮消毒厨房用具,保持厨房用具清洁。

2、生熟分开

(1)生的肉、禽和海产食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

(2)处理生的食物要有专门的设备和用具,例如刀具和切肉板。

(3)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生的食物,尤其是肉、禽和海产食品及其汁水含有危险的微生物,在准备和储存食物时可能会污染其他食物。

3、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

(1)正确的烹饪方法和适当的温度,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有害微生物,烹调食物的温度达到70°C有助于保证食用安全。

(2)熟食室温放置后再食用,要二次加热;从冰箱里取出的生冷熟食,特别是剩饭剩菜,也不能直接食用,一定要彻底加热。

4、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1)绝大多数微生物喜欢室温的环境,高于70°C,或者低于4°C就很难存活。夏季,熟食在室温下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2个小时,让食物冷却放入冰箱保存。

(2)定期清理冰箱。冰箱不是保险柜,无论是冷藏还是冷冻,食物都不要存放过久。

5、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1)要到正规超市和市场购买食品,要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选择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2)食品制作的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不用未处理的水,避免因环境污染引起食源性或水源性腹泻等。

三、食品安全温馨提示

(1)购买食品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不买、不吃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拒绝“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腐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食品。

(3)讲究卫生,养成良好习惯.

(4)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5)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进食、喝水。

(6)严禁到校园周边无证摊贩购买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四、食品安全教育

(1)孩子大多爱吃零食,也喜欢将各种东西放入口中,因而容易引发食物中毒。

(2)我们除了要把好食品采购、储藏、烹饪等方面的卫生关外,还必须教育孩子不吃腐烂的、有异味的食物。同时还要教育孩子做到不买无证摊贩处的食品,不买无商标或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等标签不完整的食品;不到无证摊点、快餐店、小店购买食品或用餐。

(3)孩子误食有毒有害物质的情况更是多种多样,如家里投放的各种花花绿绿的毒鼠药、因大人的失误而误放在饮料瓶中的消毒药水等等都可能被孩子误食。因此,在平时要教育幼儿不随便捡食和饮用不明物质。

(4)孩子服用的药大多外观漂亮,口感好,深受孩子“喜欢”;有的孩子甚至把药品当零食吃,因此,要教育孩子不能随便吃药,一旦要服药定要按医生的吩咐在成人的指导下服用。

(5)饮食安全教育的另一方面是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孩子在进食热汤或喝开水前必须先吹一吹,以免烫伤;吃鱼时,要把鱼刺挑干净,以免鱼刺卡在喉咙里;进食时不嘻笑打闹,以免食物进入气管等。

(6)食品安全十大基本常识

①白开水是儿童的最佳饮品,过量吃冷饮有损健康;

②易拉罐饮料对儿童有危害,长期饮用矿泉水会染疾病;

③彩色汽水会影响体格发育,膨化食品尽量少吃或不吃;

④营养补品千万不能随意吃,常吃果冻会阻碍营养吸收;

⑤可乐、咖啡儿童不宜喝,洋快餐营养单一不可多吃。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记心间,健康幸福每一天,让我们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让每一份食物都成为滋养生命的礼物!

编辑:姜晓菲

责编:张喜梅

审核:杨军

辽沈晚报健康学院

成立的40余个病友圈,群友近万人。辽沈有医说医病友圈包括体重管理、膝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睡眠病、甲状腺病、治未病、骨科颈椎病、眼科病、湿疹病、乳腺病、高血压、胸膜炎、糖尿病、结核病、妇科病、耳鼻喉、关爱孕产妇、呼吸病、肿瘤病、口腔病、中医儿科、儿科、风湿免疫、肺结节、风湿等生活中常见问题以及公益直播讲座群,圈内邀请各大公立医院专家在线定期为大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