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厦门实验中学创新美育新格局
更新时间:2024-10-30 12:12 浏览量:8
在厦门实验中学,不仅有中国少儿戏曲最高荣誉“小梅花”,更有能演绎闽南故事的小小“讲古仙”,还有能造纸、扎染、竹编的“未来手艺人”。
学校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
落实“2+1”要求
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创新美育新格局
戏曲美育是以美育人、以美化人、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学校致力打造京剧、书法等美育项目,着力营造以党建文化、京剧、书法等为主线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与中国戏曲学院缔结合作发展协议,开设京剧班(其中小学4个、初中3个),聘请5名专业京剧演员为专职教师,其中两名为国家一级演员。开设唱腔、形体、京剧文化、社团活动课等课程,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在京剧文化的浸润下,京剧社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国学社团”光荣称号,学生被授予全国最美中学生荣誉称号,成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示范校、福建教育学院艺术研究所教学实践基地。
厦门实验中学还开设闽南语童谣校本课,把教室化作讲古场,既教授闽南语、讲古肢体语言,又特选郑成功、陈嘉庚等民族英雄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和热爱闽南文化,课程还吸引了不会说闽南语的老师旁听。
“陈化成对待英军是陈老虎,对待百姓是陈老佛。”
闽南语讲古课上,同学们身着唐装、手持折扇,定睛抬眉模仿老虎的凶猛态势,又双手合十俯首躬身作出慈悲模样。童声虽稚嫩,讲起民族英雄的故事却气势十足。
作为闽南地区独特的曲艺形式
“闽南讲古”在2009年被列入
第三批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是闽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厦门实验中学持续开展讲古活动,打造“阳光讲古队”,在校内鼓励学生自主报名,再经历选拔,重点培养小小“讲古仙”,营造学习闽南方言、传承闽南文化的良好氛围,培育讲好闽南故事的新时代少年。
闽南语校本课程负责教师认为,只有不断提升技艺,才能更好地参与传承和保护,让更多的人关注闽南文化,喜欢和热爱讲古。
厦门实验中学的露天走廊再现千年前的扎染场景,一排排蓝白色的扎染布艺随风舞动,有对称的纹样,也有奔放的自由创作,这些极具创造力的作品都出自一年级学生之手。
一抹蓝色染出青春朝气
彰显文化自信
非遗是时代的记忆
少年是时代的未来
厦门实验中学注重文化融合,着力培养全面发展、自信、具有幸福感的人才。在各年段开设绕线编织、竹藤编、古法造纸、扎染等传统手工艺项目课程,让学生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过程中,提升劳动实践能力、形成劳动意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通过动手实践,学习非遗技艺打破了学科间的隔阂,串联起学科知识的融合与生活实际。如纹样设计、晕染技艺、色彩搭配等涉及的美术学科,竹藤编涉及的立体几何和轴对称离不开数学知识。
2022年,学校的《匠心非遗,古意新韵——厦门实验中学非遗技艺特色课程建设》项目入选福建省第四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
以创意物化为目标
寻找生活中的真实需求后提出创意
并把创意变成真正的产品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劳动乐趣、
学习劳动技能、培育劳动精神
校园名片
厦门实验中学创办于2014年,地处厦门环东海域,是为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和岛内外一体化而新建的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市直属公办校。现为“福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校”“福建省首批义务教育教改基地校”“全国英才计划中学培养基地”“厦门市学校综治安全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厦门市5A级平安校园”“厦门市中小学教师发展示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