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个子、大肚子?啤酒肚里隐藏“炸弹”!儿童-成人多学科团队连续救治这种罕见病
更新时间:2024-09-06 19:44 浏览量:23
小个子、大肚子?这种罕见病,发病率约2万分之一。近日,罕见病糖原累积病患者 —27岁的小刚(化名)和28岁的小新(化名)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赢得生机。新华医院内外科联合、儿科成人联动救治。
内外科联合、儿科成人联动的多学科诊断小刚在8岁时被确诊,但始终未接受规范的治疗。15岁时,超声提示肝脏体积增大并弥漫性回声改变,却依然未能开启规范治疗。
今年1月,小刚前往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邱文娟教授门诊就诊,才开始入院治疗,并接受正规的生玉米淀粉疗法及药物等治疗。
然而,疾病的进展却快于医生们的预期,小刚的“啤酒肚”越来越大,近期的腹部CT发现肝脏体积增大,左叶延伸至脾脏外侧,肝脏多发结节及肿块,最大约9.1cm×6.4cm。这种情况考虑是肝脏多发腺瘤,并伴有瘤内出血,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于是,小刚被转入新华医院成人普外科肝胆胰专科接受治疗。
无独有偶,28岁男子小新的“啤酒肚”也很突出。与小刚的情况略有,小新体内由糖原累积病诱发的肝腺瘤只有2个,但其中最大一个直径也带到接近9cm,其伴有出血和坏死,专家们的多学科讨论后,也决定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手术多学科团队多手段“拆弹”面对小刚和小新两名患者,新华医院普外科龚伟教授牵头,与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共同制订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治疗与术前准备方案。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邱文娟教授针对性地制定了术前血糖、内环境调整方案,促使两位患者的肝脏细胞变得“紧实”,减少术中大出血的可能,使他们的身体更适宜接受手术。
两例手术在8月的不同日期开展,但新华医院各科室均按照计划各司其职,鼎力合作,输血科备血、血浆,重症医学科备床。麻醉科李玮伟、方伟敏医师坚守岗位,保驾护航。新华医院普外科主任龚伟教授带领着经验丰富的肝肝胆胰专科团队上台。
虽然手术风险高,但准备方案充分,在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江来教授团队的支持下,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罹患多发肝脏腺瘤的小刚实施的是传统的开腹手术:术中探查发现最大者位于VII段、VI段及IV段,其余散在肝脏表面,大小不等约10余枚肿瘤。在术中超声定位肿瘤边界的支持下,外科团队清楚标记后,一一切除肿瘤,随后止血、放置引流管……
两例手术成功“拆弹”后,患者转入SICU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邱文娟教授会诊协同诊疗,逐步开始饮水,排气后规律应用生玉米淀粉、无乳糖奶粉等。经治疗,小刚和小新很快返回了普通病房。术后恢复良好。
在新华医院儿科作为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在儿童罕见病诊治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邱文娟主任和龚伟主任团队多学科团队合作,近期内已为5例患有糖原累计症肝巨大腺瘤伴出血的患者进行了腹腔镜微创手式,术后患者创伤小,恢复快,患者得到快速的康复。
糖原累积病的全生命周期诊治模式日臻完善。新华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罕见病糖原累积病诊治的中心。在医院全生命周期学科体系全程管理的保驾护航下,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与成人普外科、成人麻醉与外科重症监护专家们密切合作,形成了专门的围术期管理团队,还形成了以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为主导,涵盖内外科、儿科与成人学科的综合治疗体系,至今已诊治了1500多例糖原累积病患者。
走近罕见病糖原累积病糖原累积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糖原分解障碍,进而引发“糖原”这一大分子在肝脏、肌肉等中异常累积。“小个子、大肚子”是患者们的疾病模样,具体表现为肝肾肿大、身材矮小、低血糖、高乳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症状。发病率约2万分之一,现被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其中较为常见的糖原累积病Ⅰ型和Ⅲ型易导致肝细胞腺瘤的发生,并可能发生在患者10至20岁之间。2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70%-80%,且男性患者肝腺瘤恶变的风险显著高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