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成功为一名学龄前儿童实施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更新时间:2024-09-06 01:16 浏览量:21
近日,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心血管内四科成功为一名来自外省的5岁女童实施了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这位小患儿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该院心血管内四科就诊。据孩子妈妈介绍,近三个月来,孩子经常出现无明显诱因的气短,开始还以为是孩子不愿去幼儿园“上火”了,呼吸道出现了问题,于是在当地进行了肺部CT、肺功能等多项检查,但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最终在一次心脏超声检查后才找到病根,原来引起孩子气短的主要原因是动脉导管未闭。听到这个诊断,孩子妈妈觉得天都塌了,由于当地无法医治,于是她带着孩子来到沈医附属中心医院。
面对患儿家属焦急的心情,心血管内四科专家团队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根据患儿的病情制定了最佳的治疗方案。主治医生贾璇向患儿家属详细地解释了动脉导管未闭形成的原因和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并告知,根据患儿的病情,可以采用介入微创手术治疗,这是一种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的治疗方法。患者家属在充分了解手术细节后,看到了恢复的希望,同意接受介入治疗。
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后,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副院长田兵、心内四科主任孙奡燕带领科室介入团队在麻醉科的配合下,成功实施了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该手术经股静脉入路利用导管导丝将封堵器送至未闭合的动脉导管位置,释放、封堵,阻断血液分流。手术历时仅一个小时,过程顺利,术后 X 线显示,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封堵效果理想。术后患儿又再次露出灿烂天真的笑容。患儿在术后第二天即达到了出院标准,气短等症状已完全消失。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目前大多数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可用经心导管介入方法得到根治,避免了以往外科开胸手术的创伤。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医院在先天性心脏病微创介入治疗领域为更多患者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动脉导管原本系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间的正常血流通道,由于此时肺呼吸功能障碍,来自右心室的肺动脉血经导管进入降主动脉,而左心室的血液则进入升主动脉,故动脉导管为胚胎时期特殊循环方式所必需。出生后,肺膨胀并承担气体交换功能,肺循环和体循环各司其职,不久导管因废用即自选闭合。如持续不闭合而形成动脉导管未闭。应施行手术,中断其血流。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2%~15%,女性约两倍于男性。约10%的病例并存其他心血管畸形。
易感染(肺炎、细菌性心内膜炎);影响心肺功能;随年龄增长,动脉导管管腔钙化;肺动脉高压从高流量型转为高阻力型。若有严重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向左分流者,可引起发绀,下肢和左手可出现杵状指。目前初诊主要靠超声检查,确诊靠右心导管检查或降主动脉造影。
对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畸形,经导管介入封堵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原理是采用一根导管穿刺大腿根部的股静脉、股动脉,建立通路,沿此途径将封堵器传送到缺损或畸形通道的部位,将缺损堵闭即完成手术,手术时间约0.5~2小时。与传统外科开胸手术治疗相比,具有手术简单、伤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先心病介入治疗覆盖的病种中,近99%的PDA(动脉导管未闭)、70%~80%的ASD(房间隔缺损)、70%以上的VSD(室间隔缺损)患者均可经介入治疗达到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