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中医药强市 | 董晓丽:中和为要 中病即止

更新时间:2024-10-24 18:28  浏览量:14

传承中医药文化 建设中医药强市

宁看十男子不看一妇人,宁看十妇人不看一小孩。古时候的这种说法,充分说明了儿科诊疗的困难。

山西省名中医董晓丽在中医儿科一干就是40多年。在太原市中医医院,她的每一次问诊都温暖和煦,让小孩和家长更好配合诊疗;每一次遣方用药都是辨证与尝试,用药轻重,贵在权衡。

因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对药物反应灵敏,处方用药以中和为要,中病即止。

暖心诊疗

董晓丽,中共党员,太原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硕土生导师,山西省名中医,山西省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太原市中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中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山西省著名儿科专家张刚先生嫡传弟子,首批三晋中医学术流派——张刚中医儿科流派负责人。

多年的临床一线工作,董晓丽主任对儿科诊疗特点深有感触。儿科是“哑科”,孩子和成人不一样,不会表达。安抚好他们,才能使诊疗顺利进行。

每天一到科室,看到那些生病的孩子和焦急的家长,董晓丽主任心里想的就是赶快进入角色,让孩子们尽快好起来。

孩子是个复杂多变的群体,在诊治过程中,天天面对哭闹的孩子和急躁的家长,许多人问她:“你烦不烦”她说:“不烦”。“不疼,宝宝不怕。”她的话语温暖如清风。在听到柔软甜润的话语后,孩子不怕了,更好地配合做各项检查。

她每看一个病人,都认真处方用药,不厌其烦地讲解如何用药,怎样护理,“冬季外面寒冷家里热,一件秋衣、短袖,出门又穿羽绒衣,这样孩子很容易感冒,把暖气关掉一点;水果口感好,都爱吃,但咳嗽起来就不要吃了,还是要多吃蔬菜”……看完孩子,董晓丽主任还要细细叮嘱家长。

董晓丽主任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无数患儿家长的认可和好评,是对她最好的褒奖。曾经的小病号,现在当了妈妈,又带着孩子来,好多这样的。

审慎用药

听到家长们说,孩子吃了药以后好多了,董晓丽主任欣慰的心情油然而生。对于孩子用药,她认为,处方用药以中和为要,对于大苦、大寒、大辛、大热之品不可滥用。

她不主张小儿用药攻伐太过,妄攻、蛮补,伤及小儿生发之气。“用药轻重,贵在权衡,量体裁衣,中病即止”。从医以来,董晓丽主任处方用药审慎,每次遣方用药都是一次次辨证与尝试。

作为我省“小儿王”张刚老先生的嫡传弟子,董晓丽主任在多年的从师学习中,在学术思想、医技医术特别是医品医德上,得到了老先生的真传,为临床发展和医术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儿杂病尤重调脾,董晓丽主任在继承张刚老先生的学术思想以及“藿香乌梅汤”“调脾清热汤”等经典方剂基础上,加减运用,治疗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如厌食、呕吐、腹泻、腹痛等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消化系统以及其它脏腑病变,均取得很好疗效。

董晓丽主任采用中草药的同时,积极探索中医外治法,并取得长足的进步。

2003年担任科主任期间,组织研制小儿防感香囊,起到芳香辟秽,防感防虫的作用。

2010年,针对冬季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多发病组织研制了冬病夏治、冬病冬防穴位贴敷膏药,还研制了扁咽贴、腮腺炎贴、淋巴结炎贴等,临床运用后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

2014年,董晓丽主任研制开发了院内制剂“小儿消滞健胃颗粒”,现已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见解独到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董晓丽主任注重中医理论和现代医疗技术的学习,立足于中医理论,发挥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优点,吸收西医对病因病理的认识和科学的检查方式。在辨识证候的同时辨识疾病,使她在儿科疾病的诊治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治疗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如发热、咳嗽、肺炎、哮喘、鼻炎、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厌食、腹泻、消化不良等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疗效显著,对儿科一些疑难杂症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经过细心揣摩,不断积累,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理念。

如:临证中重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注意保护脾胃,顾护儿童脾胃之生机,随时提醒家长,耐心呵护的同时,切勿过分溺爱,以免影响小儿自然成长的生机;根据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心火常盛,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在小儿杂病的治疗中重视养阴和一些柔肝之品的应用。

在长年中医儿科临床工作中,董晓丽主任恪尽职守,竭诚奉献,各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2015年11月,太原市批准设立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董晓丽传承工作室成立。2017年8月,董晓丽主任获山西省名中医称号。2017年荣获山西省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020年9月,获批董晓丽省级名医工作室。2024年作为负责人的“张刚中医儿科学术流派”获批山西省首批三晋学术流派。

近年来,董晓丽主任承担山西中医药大学等多所中医院校实习生及省内外医疗单位进修人员的带教工作,并担任太原市中医优才班授课老师、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的指导老师,为推动中医儿科事业更好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